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514章 岭事告终

第514章 岭事告终

    第514章 岭事告终 (第3/3页)

知道发生了何事,但众人的表情告诉了他,似乎有很坏的事情正在发生。

    不等他们反应过来,行宫外便突然出现了大批甲士,所有人都忍不住站了起来,惊恐朝外看去。

    好在来人是高骈,而他此刻正在从数百南唐甲士中走入行宫,径直走入宫内。

    “高王,不是说能击退叛军吗?!”

    田令孜厉声追问,高骈则是脸色如常:“吾已令三军撤回城内,眼下只需要坚守城池就足够。”

    “可叛军已经入城了!!”

    田令孜的声音尖锐,听得人不由烦躁,但高骈依旧平静:“吾会用尽手段,将其赶出城去。”

    他话虽然这么说,但他对于守住南海,已经不太抱有希望了。

    眼下的他只是在想大唐即将倾覆,自己应该如何面对大唐倾覆的局面。

    想到这里,他目光看向李晔:“陛下,您害怕吗?”

    李晔见高骈这么询问他,饶是他不明白时局,却也忍不住道:“此处好生杂乱,朕可以离开此处吗?”

    面对亡国的局面,高骈本希望从李晔口中听到殉国的话,再不行也能激励他,让他继续守城。

    但是他没想到,李晔开口后便要逃离南海城,这不由让高骈想到了此前天子七逃的事情。

    想到此处,他哑然露出苦笑:“离不开了……”

    话音落下,他随意选了张椅子坐下,将腰间的佩刀放在了腿上,低垂着脸,不知道在想什么。

    与此同时,城内的喊杀声越来越大,炮击声也越来越近。

    随着高骈带兵四万撤入城内,鲁褥月、王重任、高杰、高钦、邝师虔等人还是费劲手段,将李阳春、耿明所部兵马重新赶出了南海城,并强征民夫重新填上了那些城墙豁口。

    南唐军队彻底丢失外围所有防御工事,城墙也破破烂烂,根本挡不了多久。

    王式将七万多大军一分为二,调两万余人前往城南,归耿明节制。

    除此之外,他令海上的战船前往珠江,彻底断绝高骈等人的逃生之路。

    十一万大军将他们重重包围其中,而此时不过才堪堪来到正午。

    汉军开始埋锅造饭,而城内的高骈也得知了己方的死伤情况。

    “眼下可用之兵不足五万,叛军阵上之数最少还有十万……”

    邝师虔灰头土脸的前来禀告,高骈听后依旧低垂看着手中鄣刀,而田令孜等人却道:

    “我们还有五万人,难道不能突围吗?”

    “突围?”邝师虔忍不住笑道:“城内只有不到两千精骑,而城外的叛军足有上万精骑还未调动。”

    “只怕我们出城后不久,就要被叛军的精骑围歼了……”

    他的笑声带有几分苦涩,田令孜闻言颓然坐在位子上,而田允则是看向高骈,不知道在想什么。

    “轰隆隆!!”

    汉军的炮击声再度响起,众人纷纷脸色变换起来。

    随着城外丢失,城池被封锁,只要稍微打过几场仗的将领都知道己方已经被围困,败北不过时间问题。

    一时间,不少将领纷纷叫嚷着要突围,而高钦也带着他们闯入了行宫之中。

    数十名将领的到来,让高骈微微侧目,王重任赤红着眼睛作揖道:“高王,突围吧!”

    “没错高王,您带着我们突围吧!”

    “我们可以去岭西,实在不行就去安南!”

    “高王,继续坚守南海就是死路!”

    “高王……”

    将领们七嘴八舌的说着,嘈杂声将躺在椅子上睡着的小皇帝李晔给吵醒了。

    田允将他抱到腿上,一言不发的看着眼前闹剧。

    片刻之后,随着将领们渐渐安静下来,高骈这才开口道:

    “既然如此,便由王郎率军突围吧。”

    “末将领命!!”

    王重任闻言连忙还礼,随后带着众将向外走去。

    高钦脸色骤变,旁人没有看出来,但他看的清楚。

    换做曾经,自家阿耶定然不会如此听而任之,而是会很有主见的安排突围事宜。

    自家阿耶如此,只能说明他已经不对突围抱有期待了。

    果不其然,没有高骈的指挥,王重任率军三次突围,结果三次都被汉军击退。

    在丢下数千尸体后,他只能率军仓皇逃回城内,而汉军则是在不断强攻。

    南海城岌岌可危,天色也渐渐变暗。

    远处太阳即将落下,斜阳穿过窗户照在高骈脸上,使得他半张脸昏黄,另外半张昏暗。

    “汝等自行投降去吧,刘继隆未有在中原杀降的习惯,只要投降,汝等都能谋个好差事。”

    高骈话音落下,原本颓靡的众将纷纷变得激动起来。

    “高王,某等怎会弃您而去?!”

    “高王,再冲一次吧!”

    “对啊高王,您带我们再冲一次,定然能冲出重围!”

    “高王……”

    众将虽然都想过投降,但这句话若是从高骈口中说出,他们哪还有脸面投降的。

    他们都是跟随高骈从陇右打到黔中,继而三川,江南、岭南的老卒。

    哪怕高骈平日里有不少缺点,但高骈对他们却算得上仁至义尽。

    他们期盼着高骈带着他们突围,可高骈却恍惚道:“此次,是吾输了……”

    这次他没有再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哪怕双方兵力差距很大,可输了就是输了。

    “高王……”

    见他承认自己失败,众将纷纷不可置信的看着他,呆愣当场。

    田令孜见众人都在关注高骈,于是偷偷离开了此地。

    田允将他的行为看在眼里,只是在心底叹了口气,并未说什么。

    半刻钟后,众将眼见劝说不了高骈,便纷纷朝廷作揖道:

    “既是如此,请高王代某等投降!”

    他们担心高骈会想不开,而此时的高骈也确实在想自己应该如何结束这场闹剧。

    殉国无疑是他眼下最好的选择,可是……他不想死。

    他将鄣刀放在腿上,整整看了一个下午,求的就是自己的死志。

    只是他看了一下午,他都不甘心如此死去。

    他想要个体面,却又不想殉国,因此在众将的说辞下,他那本就不坚定的殉国之心,立马就动摇了起来。

    “高王!”

    忽的,这时邝师虔拿着一封手书走入了宫内,快步走到高骈面前呈出。

    “高王,这是刘继隆手书……”

    “刘继隆?!”

    众将闻言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将目光看向了高骈。

    但见高骈听到刘继隆手书后眼前闪烁些许光芒,微微沉吟片刻后才拿起手书将其拆开。

    七八张信纸被他从中抽出,尽皆都是刘继隆亲手所写的内容。

    高骈将其一张张拿起来查看,果不其然其中内容是刘继隆对他的劝降。

    劝降信中,刘继隆无非就是承诺绝不会对他们秋后算账,但其麾下兵马需要就地安置岭南,其家眷也需要迁入岭南。

    他麾下众将昔年留在成都的家眷,如今已经被他接到长安了,不日便会迁到洛阳。

    他军中的将领,凡是都将及以上的,都会安排散官。

    此外他的从孙高浔也在前几日被朝廷授予了从四品上的太中大夫,他的渤海郡王也能保留下来,兼检校太尉、兵部尚书,食邑五千户。

    可以说,刘继隆这封手书就已经保障了高骈的富贵,而信中他还承诺了会给王重任等人品秩不低于三品的散官。

    除此之外,高钦也会被授予职官,留在岭南。

    这份信任,足够让高骈原本就不坚定的殉国心思动摇起来,而众将也在此刻观察到了高骈脸色的变化,不由询问起来。

    “高王,刘继隆如何说的?”

    “高王,我们是被遣散,还是调入京中?”

    显然,他们虽然都希望高骈带他们突围,但他们更想着投降,继续享受富贵。

    面对他们那炙热的目光,高骈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他们,而他们也纷纷接过翻看起来。

    果不其然,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随着他们看完信中内容,他们眉宇间的郁气顿时消散。

    在他们看来,刘继隆能授予他们五六品的散官,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对于这个结果,他们所有人都十分满意,直到田允开口……

    “汉王可曾明说,对陛下如何处置?”

    田允的话,宛若冷水浇在众人火热的心头,众人纷纷朝着田允与李晔看去,再转而看向高骈。

    “刘继隆说了,普王殿下尚年幼无知,但僭越之举尚在,自此罢黜为庶人,改回李俨之名,自此圈禁立德坊内。”

    “自后,每岁令户部支与食米三百石,钱百贯,木炭二百斤,油盐酱醋茶各一石,绢帛十匹,听于军民之家自择婚配,其亲戚许相往来,其余闲杂之人,并各王府不许往来交通。”

    “阉宦田允、田令孜蛊惑普王殿下,死罪难逃,押往洛阳斩首……”

    对于李俨,刘继隆倒是没有痛下杀手,毕竟心向大唐的人还有很多,他没有必要因为个没有威胁的稚子去败坏人心。

    虽然将其废为庶人,但衣食住行皆不缺,单论俸禄,几乎能与正四品官员待遇相当。

    可以说,这份待遇比李唐皇帝罢黜自家宗室为庶人后的待遇还好,李俨恐怕是大唐建国以来,待遇最好的宗室庶人了。

    “如此甚好,某早已年迈,死不足惜……”

    田允得知刘继隆不会为难李俨后,当即缓了口气,也从高骈对李俨的称呼由陛下改为普王殿下察觉出了他的态度变化。

    他很清楚,自己是必死的,所以他没有什么折腾,只是说道:“死前还能回趟洛阳,倒也没有遗憾了。”

    “只是普王殿下日后废为庶人后,还望高王念及宣宗、懿宗两位情分照拂一二……”

    面对他这番说辞,高骈没有开口回应,但田允却知道他心思,不由得苦笑几声后放下李俨,朝外走去。

    高骈没有开口,但堂内的将领已经跟上了田允。

    眼见他们走出行宫,高骈缓缓起身看向坐在椅子上懵懂的李俨,叹息着向外走去。

    赶在太阳落下前,南海城头插着的旌旗被兵卒更换,渤海与大唐落下帷幕,取而代之的则是迎风招展的刘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