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文豪1983 > 第11章 《落叶归根》

第11章 《落叶归根》

    第11章 《落叶归根》 (第3/3页)

审稿报告刚刚念完,顿时所有人站起来鼓掌!声音几乎要掀翻房顶。

    《落叶归根》这一文随即在圈内小范围传开。这是余切自《小鞋子》之后写出的第一部,无数人关注他现在的动向。

    他到底是深入研究理论,还是返璞归真……结果出来了,恰好是后一个。

    余切的新出来了!

    这次是关于他家乡的故事!

    啥?余切写新了!

    王濛听说余切的新后,当时不动声色,觉得没啥,私底下找来一看:妈的,这必须发到《人民文学》!

    张守任竟敢抢夺我心头之爱?

    柴可夫斯基复活来劝我,都没用了!必须,现在,发到《人民文学》!

    这部,很明显和《出路》、《团圆》是一个路子的。而这两篇在国内都先发到了《人民文学》。

    “我们看看《出路》写的什么?东南亚的大富豪认祖归宗!这的故事性最好!《团圆》写的什么?几个去港地拼搏的年轻人,最后在美国唱起了水调歌头!《落叶归根》的老赵,身份最低,故事最简单!他遇到的是货车司机、工程老板这些阶层的人……这一系列故事越写越小,却越来越大!”

    “说他小,是因为故事的人物,经历越来越平常;说他大,因为代表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老赵不仅仅是万县民工,还是劳动人民,还是数亿即将进入到城镇化的农民……必须是《人民文学》,只有我们才有资格发这一篇文章!”

    而《十月》怎么会容忍这一篇文章发到《人民文学》去呢?

    今天的《十月》早已不是当年,它不仅仅是严肃文学的第一刊物,超越了巴老主办的《收获》杂志,而且受到余切的影响,杭城会议后一系列新作家都把这视为自己的证道之地!

    人们想要成为余切,可不是一句说说而已的话!大家正在走余切当年走过的路!

    王濛跟张守任大吵一架,他俩同为京城编辑,同为文学院的教师,现在搞得水火不容。王濛说:“你们《十月》才改成了单月刊,作品的平均质量根本比不了余切这一篇!发去这是浪费!”

    张守任针锋相对道:“茅盾奖颁发给了《新现实》,谁发表的?《十月》首先发表的。”

    “你们的纸浆不够用!再者,新华印刷厂的工期排不过来,难道你们能一周内重新排版刊发?这不可能!”

    “《十月》已经单独跳出来,我们不仅仅和京城出版社合作!如果新华厂接不了我们的任务,相信其他厂也是很愿意的……我们和全国十几个印刷厂有联系。”

    “张老哥,就当是为了作品的延续性,为什么不能发到《人民文学》?”

    “为了延续性,可以先在我们这里发,再去你们那里发。你还可以把前几篇文章再发一次,这是你的自由。”

    “你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事情开始愈演愈烈,一度闹到了算总账。当年“伤痕文学”创作的年代,这些和作家,是《十月》的张守任这些人来组织创作的,最后让《人民文学》捡了便宜。如果不是“新现实”异军突起,这件事情将永远成为张守任和原主编王世民的遗憾。

    无数篇文章中,真正像金子一样的只有极少数,大多数都被风吹走被浪淘去。

    《落叶归根》又是一篇预定的王。无论是浩浩荡荡的城镇化,还是三峡工程,任何一件事情都能让它长久流传下去,这种珍宝怎么能拱手让人?

    王濛跑来找余切求情,希望他把转发到《人民文学》。张守任说“余切你要顶住压力,有什么我们杂志社来扛……”

    两家顶级文学刊物,竟然为了谁先刊登余切的,闹的不可开交。而且,两家最后都宣布要刊登余切的,都按照第一次发表一样,给足稿酬。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