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文豪1983 > 第49章 最后一块拼图

第49章 最后一块拼图

    第49章 最后一块拼图 (第2/3页)

《潜伏》呢!

    这边的人面面相觑,接着也兴奋的招起手来……

    当地的民营报纸《时报》把这个新闻刊登到头版头条,命名为《和余则成的第一次会面》,结果竟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随后,另一家民营报纸《联合报》也把渔民相会的消息发到报纸上,还附上了满满一船鱼的照片,以及渔民的笑脸……也没有受到啥处罚。

    一时间,所有人都感到发生了变化。

    ——————

    《和余则成的第一次会面!》

    《联合文学》的总编蒋询刚看完这篇文章,心里叹道:好的,就是能迅速的传播,不管是渔夫还是企业家,都能看到其中的美。

    恐怕融冰的时候不远了!内地的作家余切就是这个大火炉!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余切目前的情况,和查良庸当年在这里的情况差不多。

    查良庸在这里,以前被认为是左派作家,不准公开流通。所以尽管查良庸在华人世界享有盛名,但如果有报刊敢于公开出版他的,立刻就会遭受到处罚。

    大概是四五年前,《联合文学》背后的《联合报》推动了查良庸在宝岛的公开流通,他们发觉地下黑市到处都是查良庸的盗版书,读者宁可坐牢都要看武侠……何必搞得这么悲催嘛,和钱过不去?

    《联合报》就大着胆子发武侠。一开始,为了规避审核,先是把“查良庸”的笔名改成“全庸”打擦边球,把查良庸的《连城诀》拿去发……果然大受欢迎。随后其他报刊也跟进,掀起一股势头,一时间到处是公开的查良庸。

    然后《联合报》发现,诶,他们竟然没啥事儿,他们立刻就明白了事情已经起了变化,派出说客去游说,最终促成查良庸这个作家在当地的解禁,让武侠堂堂正正的进入到市场。

    余切正在经历这个过程。

    自从《联合文学》把余切的拿去连载后,其他报刊也迅速跟进了。为了打擦边球,“余切”被改成“余弦”、“正切”、“正弦”、“余割”等等诨名。目前为止,没有听说有谁挨整了。

    以前可不是这样!

    八十年代初,欧洲文坛有一股有关大陆作家“沈聪文”的热潮,《联合文学》背后的《联合报》见状,就出了个“沈聪文专号”,这个专号一出现在市面上不久,就被机关找上门来,给他们自己惹上麻烦,《联合报》只好暂停介绍。

    现在却啥事儿也没有,显然离余切被公开追捧和肯定已经不远了,甚至,更大的事情要发生。

    余光钟都能组织起和内地作家的会面来!他是师大的主任,他是体制内啊!

    《联合文学》这几个月因为余切的原因很受欢迎。报社做了个调研,收上来的回访信件显示,大部分的读者都是冲着余切而来,他们震惊之前竟然没发现过这么牛逼的作家,简直是秒杀宝岛一堆小却幸的散文家,余切的读得他们跟磕了药一样,直接狠狠上瘾。

    宝岛给顶级作家的稿酬很高,余切是芥川文豪,牌面在这里。《联合文学》内部给余切的稿酬是每千字三千“币”,这是一个天价!换算成美元大概是115美金每千字。

    目前,他们需要发放给余切的稿酬已经高达四万六千美金,但他们却不知道怎么把钱给余切。

    报社里面有人说:余切是个内地人,反正他这辈子也拿不到稿酬,我们不给他好了。

    这意见立刻被否定,余光钟也是《联合文学》的创刊人,他听说这事儿后,特地赶来打了这个人一巴掌。

    然后又有意见:把钱寄去内地吧。

    但是,此时的报社对内地有许多误会,他们并不相信内地报告文《人们想要成为余切》那里面的报道……两千块的普利司通自行车,法国的红酒,大别墅通通都是假的,都是老陆的胡说!

    他们相信余切正过着一个内地作家该有的“清贫”生活,无论多少稿酬,都会被拿走,然后给一张不痛不痒的奖状。

    正好,马上在美国和余作家会有一次会面。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报社的人都在出主意,如何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