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美国精神病人》 (第2/3页)
。
一周后,余切在靶场内。
“砰!”
“砰!”
“砰!”
三枪没有命中靶心,但是呈现出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人站在这,恐怕已经死的不能再死。
宁克鼓掌道:“当年首长没有说错,你要是当兵,肯定也是个好苗子。端枪稳,击枪快。”
余切说:“现在要是再让我回到老山,回到那一天晚上,我肯定不会放空枪。”
“你要怎么对那个人?”
“我会让他看到自己的脑浆。”余双鹰道。
“希望你不要有这样的机会。”
之后,余切又用起了五六式,这个他就用的一般了,压不住枪。
一梭子扫过去,简直不能看。
宁克说:“你还是用手枪比较好。其实你去哥伦比亚访问,你基本上也用不到枪。”
“还是用得到的。”
马尔克斯在哥伦比亚有不少仇家,大部分和他到处给人戴绿帽子有关系,马尔克斯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搞情妇。
出于安全考虑,恐怕余切到哥伦比亚后,还真要带一把手枪才行。
大陆文坛这边目前对于马尔克斯很崇拜,觉得他是个反美先锋,一辈子都在追查屠杀案,简直是完人。
以上的事情确实是真的,但他不是完人。
实际上在最近和余切的通话中,马尔克斯已经在暗示怎么寻欢作乐了。因为他的大文豪名气,他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情妇,被情妇那些有头有脸的丈夫追杀上门也不稀奇。
余切写了个稿子开头给马尔克斯鉴赏,专门批判美国精英阶级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批判消费主义的。马尔克斯听后十分喜欢,把稿子介绍给他的合作书商,说:
“你这个稿子很好,怪不得你能在日本取得成功,我们就是要批评这种腐朽、落后的关系。我准备为你开个party,请来十个疯狂的妇人陪伴。”
“在拉美,我们和自己的表妹,和自己的姑母,和……我们就这样纠缠在一起,不懂得性,你就没有真正的进入到这个国家。”
太疯癫了!
简直让余切大吃一惊啊。他只能立刻拒绝马尔克斯的好意。
也就是余切打电话的时候,在场没有几个人会西班牙语,否则恐怕要当场令一群人喷饭。
三月上旬,两岸作家的行程敲定。本次需先应哥伦比亚总统和大文豪马尔克斯之邀,从美国南部去哥伦比亚。之后到四月时在波士顿进行会晤,余光钟等人也是在这个时候赶来美国。
余切度过了一段难得的时光。
他一边研究拉美史,一边写那篇准备发去美国的稿子。
这个稿子叫《美国精神病人》,以八十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描述华尔街精英帕特里克·贝特曼拥有双重性格,一旦夜幕降临,他就会化身为杀人狂魔的故事。
这个在大陆自然是不可能出版的,描绘的正是一种纯粹的恶,它当前只能用于批判漂亮国。
表面上,这个故事描述的是华尔街精英“恶坠”的过程,实际上是批判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使原先的社会关系都被异化,人本身也被异化,贝特曼这个人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他随时有种即将被其他人“溺死”的紧迫感,他没有丝毫安全感。
最终他在杀人的过程中,反而得到了某种完全掌控的快感……心理学上讲,这个是及时反馈,是摆烂的成瘾性之……
好吧,扯不下去了,这确实挺奇葩,怪不得叫《美国精神病人》,其实是在说《美国已成了精神病人》。
如果说《狩猎愉快》这种赛博朋克是宏观层面的批判,那么《美国精神病人》则是更为切实的批判。
燕大西语系有个女生叫Lucy,父亲是美国麦格劳希尔的高管,麦格劳希尔是全世界最大的出版社之一。
余切回燕大找这个Lucy,看看有没有办法通过她来出书,多一条渠道。
没想到,这个大白妞已经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