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文豪1983 > 第76章 《聂鲁达之死》

第76章 《聂鲁达之死》

    第76章 《聂鲁达之死》 (第2/3页)

?”

    “热情,忠诚,热爱生活,才华横溢……”

    略萨笑道:“这都不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在巴黎我遇见了聂鲁达,我发现他最明显的特质是骄傲。”

    “骄傲?”

    “是的。他年少成名,才华横溢,女人都爱他怜他,是总统的亲密战友,他怎么会不骄傲?”

    这确实是余切没想到的事情。

    但仔细想想并不奇怪。

    因为大众对爱情文学的喜好偏爱,大多数时候,聂鲁达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写出很多情诗的情痴。大众喜欢这种故事,皇帝、将军、国王……都可以成为辗转反侧的恋爱脑。

    所以得知聂鲁达有情妇时,很多人才不敢相信。

    “爱是那么短暂,而忘却,是那么漫长。”

    “如若我哭着醒来,那是因为梦见自己是迷路的孩子,穿过夜晚的树叶,寻找你的手。”

    “因为你,当我伫立在鲜花初绽的花园旁边时,春天的芬芳使我痛楚。”

    ……

    这都是聂鲁达写过的情诗。

    然而,这些作品只是聂鲁达早期的作品。

    事实是聂鲁达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明显不同的诗作风格,聂鲁达不可能是个穿越者,可以像余切一样左右互搏,风格大变,写出完全不符合自己心境的。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较为成熟,他甚至有点寻得自在,看破了人间。

    到晚年时,聂鲁达出了个自传叫《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余切找来这本自传的初版来看。

    看完后得出一个结论:聂鲁达不可能是因伤心而死。

    真正伤心而死的是哪种人呢?

    大陆的诗人查海生。

    他在生命结束前,写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首诗,诗里面很明显表达出对生的希冀,但一般来讲,人越是缺少啥,越是需要强调啥。

    查海生写那首诗之前,被自己的女朋友甩了,而且经济极度拮据,而且在瞎几把练气功。

    聂鲁达却不一样,他拿到了诺奖,老婆不仅对他忠诚,而且一定程度上容忍了聂鲁达的风流,聂鲁达更不缺钱,他长得也健壮高大(在上个世纪,至少175以上),没有任何道理因伤心而死。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这书的意思是“你们来看看,老子这辈子可真牛逼啊”。

    所以,聂鲁达的死是有蹊跷的。答案不是来自于余切,而是来自于聂鲁达自己的诗。

    光靠文学考证,这是不是有点勉强?

    当然了,但是这可以作为一个疑点了。

    查海生这个人现在还活着,在原时空查海生卧轨自杀后,一些文艺理论家,根据查海生的诗作,轻而易举的推断出他患有抑郁症和精神疾病,这就像那些专家看了梵高的画后,断言梵高有精神病一样……而后随着相关理论和考证的发展,人们发现查海生的确有精神分裂的症状,然后又发现,梵高患有躁郁症。

    世界“双向情感障碍”这个病症的纪念日,就是梵高的生日。

    文学的考证是可以先于真相的。

    余切陆续把自己的研究发在当地刊物,而且极力寻找更多的资料来佐证。

    略萨的说法是一个证据。

    在一篇《聂鲁达之死》的研究稿上,余切在开篇写道,“和一般人以为的,聂鲁达敏感、脆弱并不相同,聂鲁达十分骄傲,这代表他充足的热爱他自己,肯定自己。”

    “69岁时的聂鲁达,已经是国家最大的几个人物之一,并且长期奋斗在革命前线,他真正的职业是革命家。他见过的丑恶和悲剧,比大多数人一辈子见过的都还要多,他经历过整个二战,他见识过多个集中营,并且为了这些人的待遇而努力。”

    “69岁的聂鲁达是外交界的老前辈、国会议员,总统候选人之一,他这样的人,是不容易因为伤心而放弃生命的。”

    “我认为这种流行于智利本地的说法,存在很大的疑问。人们把作为诗人聂鲁达浪漫的那一部分扩大化了,而他当时早已经是一个成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