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自作聪明,捅了马蜂窝! (第2/3页)
善尽美。
只是说在这个时期领先于国内,远没有达到正确答案的地步。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是常识,孙东平完全照着国外的合成部队生搬硬套,不考虑部队的属性以及需求。
本身这个出发点就是有问题的。
更别说他从国外学的东西,其实就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此时国外的合成部队发展理念,也仅仅只是这个九十年代的理念,战术也只适用于现在这个时代。
和陈军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理念,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完全没有领会到在未来战场上,合成营会成为独立的战斗单元,会根据任务需求完成各种配置。
不是所有合成营都一样!
不存在只用一个合成营模板,就能够打造出适合所有作战环境,完全能够通用的合成营。
合成营同样需要进行精细的分工,让它的战斗属性变得更加多样化。
比如全坦克和重炮的重装合成营,步兵和坦克协同的山地合成营,空地一体结合的突击合成营等等。
而根据七零二团这种类型的部队,本身不缺装甲坦克和火炮部队。
作为七零二团一部分的合成营,他所需要承担的作战任务就得变通。
陈军在打造合成营就充分考虑过,装甲步兵团优势在于正面作战,等于打正面冲击战是最猛的。
可未来战场根本不是传统战争,坦克和坦克在战场上作对厮杀那种。
哪怕是主打正面冲击的部队,要想适应未来多元变化的战争动态,也需要打造多样性的战术打法。
打法战术更多,能适应更多战场,兵种具备更多的可调性。
那就等于适应性更强。
能让战斗力更强。
而装甲步兵师已经是地面最强,要想增强装甲步兵师的多样性,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从空中入手。
根据这一点的硬性需求,突击合成营才是最合适的答案。
而作为主打速度的突击合成营,空地一体是必然的核心技能。
而空降不是普通的作战技能,这是一项极其危险且需要长期训练,而且不是所有战士都能练的技能。
加上跳伞的独特性和危险性,一般的部队根本没办法承担。
只有专门针对性培养的部队,才能够完美的承担空地作战任务,将合成营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加上还需要完成侦查等任务,就连空降兵都没有办法完全胜任。
所以陈军才会想到在合成营,专门打造一支高精尖的特战部队,让合成营的战斗力能够极致化。
当然。
陈军打造的这个试点合成营结构,或许将成为唯一的不可复制的,毕竟没人能像陈军这样,有陈军这样夸张的能力,在一个营里搞起特战部队。
可只要陈军打造的突击合成营,能够在试点验收中完美收官,并在后续中补充成为完整编制。
那么陈军打造的突击合成营,就能够成为国内该领域的模板。
以后就算不能同样打造特战排,也能够从空降部队调人过来,经过相应训练后承担同样的任务。
战斗力可能会降一点,但横向对比绝对够用。
孙东平所谓的多余和浪费,只能说他思想过于局限,根本不懂陈军的布局,就是凭个人臆想在决定。
孙东平针对特战排的第二个理由,说是合成营的军费开支很紧。
在目前有限的军费开支下,完全没必要浪费那么多资源在它身上,还不如节约下来用在其他刀尖上。
这听起来很有理由。
实际上全是漏洞。
第三个理由主打矛盾分化,质疑陈军在为少数人搞特殊。
口口声声说都是一个营的战士,都在为打造合成营而发光发热,凭什么特战排能拥有独立营地。
在孙东平看来就得一视同仁,和七连战士一样的待遇。
这个理由就是在故意制造矛盾,让合成营其他人排斥特战排的特权,从而延伸到对陈军有别样的看法。
通过如此来打击陈军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