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春闱放榜,杀疯的庞进!(求订阅,求月票) (第3/3页)
尺,行仁政,施礼教,方能国泰民安。”
李尘微微点头,又转向榜眼,问道:“你乃云麓书院高足,朕问你,史传所载,何以为鉴?”
榜眼略一思索,答道:“陛下,史传所载,皆为前事之师,治国者,当以史为鉴,知兴替,明得失,方能避免重蹈覆辙,开创盛世。”
李尘满意地点点头,最后将目光转向探花,问道:“你既入三甲,朕亦问你,关于粮食储备与水旱灾害,若你为父母官,当如何处置?”
探花沉思片刻,答道:“陛下,粮食储备乃国家之根本,水旱灾害乃天灾人祸,若为父母官,当未雨绸缪,广积粮,修水利,以应对不时之需,遇灾之时,更需开仓赈粮,安抚民心,方能共度难关。”
听到这里,李尘大概就知道,这三位确实是有点本事。
起码这些‘课本’上的东西背的滚瓜烂熟,是凭本事考上来的,不是滥竽充数。
至于会不会这么做,那就要看他们后续是否能够记得初衷。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想法也会不同。
但是在殿试这一关,他们算是过了。
接下来就是天策王朝的传统,李尘他站起身来,走下龙椅,来到张公权面前,亲手将春蒐所得的猎物赠予他,说道:“张公权,你才情出众,朕甚欣慰,此猎物乃朕春蒐所得,今赠予你,以表朕对你的看重,望你日后能为国效力,不负朕之期望。”
张公权激动的接过猎物,叩首谢恩道:“学生张公权,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隆恩。”
皇帝所赠,那就是传家宝级别的存在!
接下来就是户部尚书的事情,除非李尘亲自赐官职,要不然都是由户部尚书柳明翰给他们三个分配。
这些柳明翰早就准备好,按照排名给这三位分配官职。
根据传统,状元张公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从六品,负责编纂国史、起草诏书等,以彰显其文学才华。
其他两位,也在各司各部担任一些职位。
领旨谢恩后,这三位就离开了朝堂。
凭借他们现在的地位,还不足以能够在这地方混。
或许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再来到朝堂,李尘也有些期待。
当皇帝,确实有一种养成的感觉,希望这些自己看好的人慢慢成长。
殿试结束,接下来就该处理朝政。
李尘可是两天没上朝,朝臣们有些事情需要和他汇报。
刑部尚书庞进是真的猛,一上来就弹劾了礼部尚书严海。
根据庞进的调查,严海参加了二皇子李显的谋反计划,顶天上人已经被抓,二皇子李显现在被通缉,那么严海自然也要受到牵连。
霖月娥昨天抓的人太多,但大多数都是小官,她的情报也没有查到严海。
可是庞进知道,他接手刑部以来,一直都在调查这些。
前两天更是查到很多和二皇子有关的人,现在准备来一波大清洗。
刑部尚书那可是皇帝的近臣,自然要为皇帝扫清朝堂内的麻烦。
李尘看了一眼严海,询问他有什么话要说。
严海直接都不辩解,承认自己有罪。
这个时候,墙倒众人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况且顶撞陛下,说不定还会来个九族消消乐,他也不敢。
闻言,朝臣们都在讨论,严海的结局是什么。
如果李尘看在情面,会摘掉他的乌纱帽,贬为平民。
如果李尘狠一点,那么严海这次肯定要坐牢。
李尘思索片刻,觉得严海最近确实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起码在他吩咐严海办的事情上,严海并没有犯错。
最主要的是,这家伙前几天还上供了宝物。
当时李尘还不知道严海是谁的人,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上供。
现在算是明白,他可能猜到自己的下场,求李尘放一条生路。
也罢,李尘也留了点情面,摘掉他的乌纱帽,贬为平民。
严海激动的领旨谢恩,能够活着离开,就已经不错了。
李尘不可能不处罚他,因为刑部尚书都弹劾他,自己还不处理。
那么大臣们都会想,参与造反都没事?那自己以后岂不是也可以造反!
这个结局,也算是念在严海这么多年的苦劳上。
新一任礼部尚书,就由礼部侍郎先顶上来,算是顺着升职。
毕竟礼部侍郎并不是二皇子的人,也没什么犯错,他在礼部待了这么多年,无论是威望还是办事能力都可以。
今天庞进可以说杀疯了,一直在弹劾。
严海可以算是结局不错,一些王爷、勋贵都直接进入刑部大牢。
要抓这些人,庞进也只有得到李尘的允许。
他又不是霖月娥,有李尘的腰牌可以乱来。
这次朝会,许多朝臣都是满头大汗,深怕庞进下一个说道的名字里有他。
被禁军当场拖出去的都有三位。
庞进也成为不少朝臣畏惧的存在。
今天过后,帝都大大小小的官,都要对这个刑部尚书退避三舍。
别看庞进也是新晋朝臣,上来就开始刷战绩,其他朝臣能不怕吗。
庞进的弹劾,也只是这次朝会的序幕,最近发生的事情还不少。
庞进弹劾刚结束,兵部侍郎,也就是代理兵部尚书一职的那位还没开口,庞进又站了出来。
这下给附近的朝臣都整不会了,都寻思着这家伙还要搞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