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刚满级,你们让我当傀儡皇帝? > 第188章:王家覆灭,却有人因祸得福!(求订阅,求月票)

第188章:王家覆灭,却有人因祸得福!(求订阅,求月票)

    第188章:王家覆灭,却有人因祸得福!(求订阅,求月票) (第3/3页)

    可是工部的这些同事,依旧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沉浸在创作之中,对外面的情况不感兴趣,或许这就是工匠精神吧。

    林墨也没多想,开始忙碌自己的事情。

    与此同时,皇宫之内,早朝的时间已经临近。

    大殿之上,群臣们纷纷就位,只等皇帝李尘的到来。

    今日早朝的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群臣们个个神情肃穆,仿佛都在等待着什么重大消息的宣布。

    宰相大人更是早早地就到了大殿之上,他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端坐在群臣之首。

    赵文渊精神不太好,看上去就没睡好。

    昨晚上李尘走后,他本以为可以睡个好觉,谁知道禁军又开始全城搜人。

    他家恰好在王家附近,防止王家的人跑到他家躲藏,他也只能够配合调查。

    正常来说,宰相是可以呵斥禁军,让禁军别来打扰他休息,就算是禁军统领李斯兴,他也可以不用给面子。

    可问题是,李尘亲自出手,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让禁军统领李斯兴去参他,说他窝藏王家的余孽,就只能够配合。

    赵文渊扫了一眼朝堂,发现空缺了一些位置。

    那些原本属于王家的官员们,今日一个也没来。

    他们或是已经被捕,或是已经被处决。

    朝臣们都在热议这件事情,毕竟他们有些还是知情人。

    终于,随着一声悠长的钟鸣,皇帝李尘步入了大殿。

    他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威严地坐在了龙椅之上。

    群臣们见状,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李尘微微抬手,示意群臣平身。

    今天庞进又成为最积极的臣子,他开始罗列王家的罪状。

    经过后半夜的查证,已经列出七项大罪,十五项小罪。

    时间紧迫,这还只是初步的调查。

    具体的罪状,估计要还等一段时间,山阴城和其他地方的王家重要成员抓过来一起审问,最后才定罪。

    听庞进说完,朝臣们都觉得,光是窝藏前朝余孽,和意图谋反,这两个罪名,王家这次抄家问斩是肯定。

    一旦被庞进查出,和太子之死有关,那么就是株连九族。

    不过照这个趋势下去,株连九族也是迟早的事情。

    至于庞进为什么不罗列前朝余孽的罪状?

    道理很简单,这些人都不用罗列,抓住就可以直接杀。

    都前朝余孽,哪里还需要定罪,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要不是为了查清楚太子是怎么死,这些前朝余孽都活不过昨晚。

    顺带一提的是,在天策王朝,意图谋反和谋反的罪责也不同。

    意图谋反,是他还没反就被抓住,造成的危害不大。

    已经谋反,那多半就是株连九族,没得话说。

    王家判定的是意图谋反,这种罪状不好抓,除非王腾峰直接承认。

    可有时候也有例外,比如二皇子李显是判定已经谋反,党羽才被抓。

    他是皇族,情况特殊,就只能看皇帝的心情来判。

    毕竟李尘也不能诛李显九族。

    朝堂上,等庞进说完,李尘肯定是对他嘉奖一番,以示鼓励。

    接下来还是最近的老节目,兵部尚书站出来汇报北方战况,还有南方的军事行动。

    北方军现在还没解决恶劣天气的问题,现在没什么进度。

    南方已经开打,李显的先锋军和镇南王的先锋军已经交火。

    真就是摆开阵仗打平原战,看看谁的布阵厉害,谁的军事能力强。

    还有就是天策王朝的西部各大军团,开始做好守城的准备,巩固城防。

    这又要一大笔军费开支。

    其实六部之中,开销最大的就是兵部。

    作为户部尚书,最不喜欢兵部这帮人,开口就要钱,说得像钱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户部尚书柳明翰肯定会一口回绝,说没钱。

    不过这次抄的是王家,柳明翰知道王家有钱,暂时也没拒绝,只是站出来,说等查清楚再说。

    历代的户部尚书,在朝堂上都非常硬气。

    接下来就是朝堂上的各位将领,争着当天策王朝西部军的统帅。

    这里还是老规矩,李尘说以后再议。

    朝会继续进行,因为王家不少官员都被抓,空出来的位置,就需要有人填补。

    理论上来说,这个时候就是朝堂党争最激烈的阶段。

    要是把自己人拉上来,那么自己党羽的势力就会增加,地位也非常稳固。

    不仅是殿前的朝臣们,会极力推荐和自己关系不错,并且有能力的人。

    特别是后宫的妃子们,也会各种在李尘耳边说好话,让李尘选他们家族的人。

    王家的倒下,可是能够崛起一批人。

    李尘当皇帝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刚开始那么生疏,对朝中之事如何处理,那也是了如指掌。

    再加上这段时间批阅奏章,和对各种资料的查阅。

    起码一些重要官员的品性、能力、作风都有所了解。

    所以选贤任能这件事情,赵文渊觉得李尘应该可以自己决定。

    反正李尘这个皇帝继位之后,朝堂党争不是很严重,大家都只是在工作。

    偶尔有互相斗一下,也都是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

    谁知道李尘直接说:“赵爱卿,你举荐一些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