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岚州八郡之主 (第1/3页)
岚州易主,各地诸多事宜都还要妥善处理。
就比如清算房氏余孽,除却房氏本族之外,房氏还有诸多附属家族,例如那为了掩护公羊瑾撤退,自愿留下来断后的慕容灵所在的慕容家,便是房氏的附庸家族。
而且还是附庸家族里,比较厉害的那一等。
如今房家近乎族诛,只余下二十余名先前在战阵之中投降郑均的房氏之人,嫡系子弟除了房贺之外,更是只剩下三人。
当然,族诛房氏的不是郑均,而是房冀自己。
也是给郑均省去了不少麻烦,也更能避免房氏流落在外的子弟哪一天忽然得了势,想要报仇雪恨。
毕竟杀他们的又不是郑均,而是房冀。
房冀被郑均杀了,换句话说,郑均反而是为房氏报仇的恩人呀!
主家房氏都这么惨了,慕容家又怎么可能置身事外?
尤其是慕容灵还是顽固分子,他所在的慕容氏自然要被新的统治者施以铁拳出击了。
此番兵马,郑均也迅速扩充至了四十万。
其中沧刀、骁果二军如今各部有四万人,不过这段时间重新扩军,两军各扩军至五万人。
定秦军七万人,经过战俘补充,已扩军至十万人。
博州军还存余三万余众。
博州军并不是郑均的部众,而是博州来驰援的杂兵,不过郑均也不跟他们客气,直接给扣下了,准备从中进行挑选,若是想要归乡的,尽数放归,若不想归乡的,便留下当兵。
而岚州军的俘虏以及降兵,到达了惊人的二十六万之众。
可以说岚州只有十余万的兵马或死或逃,其余都成了现成的桃子,被郑均摘了。
不过这二十六万,可以说是差不多都是二线部队甚至三线部队,守城有余、野战不足。
因此,这二十六万的兵马将会被分配到岚州的七个郡,成为各郡的郡兵。
每个郡能分到三万多一点的兵马。
骁勇、沧刀两军,则是作为郑均亲卫,驻扎在岚州一带。
郑均效仿的是古代故事。
汉代天子六军拱卫京师,若有战事,则是让中央军出动,配合地方军,一起镇压叛乱、抵御匈奴。
其余诸多朝代,也多是如此。
而定秦军的定位,则是边军。
待新驿郡拿下之后,定秦军便会长存于新驿郡,直面可能会进犯的秦王大军。
而整个岚州境内,除了新驿郡的马郡守装死之外,其余七郡除却各郡郡守之外,县一级的官吏也有些缺少。
虽然郑均也已经赦免了很多‘从贼’的县级官吏,让他们暂时维稳,但还是缺乏不少。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才太少、郡县太多。
郑均如今麾下,除去新驿郡,尚且有平章、康乐、严廷、渔涟、宁远、镜渊、巴塘、广平、紫阳、安龙这十个郡。
县城足足有七十一座。
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类比郑均前世的古代,郑均如今拥有的城池土地,已经可以和战国时期诸侯国相提并论了。
光是县令、县尉这样的县级官员,就有一百多的缺口,更不要说郡守一级的高级官员了。
满打满算,郑均手下的通窍武者,也就只有许厚、张文、独孤景、颜存真、房贺、赵博、刘南昀、江无涯八个,全都派出去,还有两个缺口呢。
不过也不需要这么多,严廷郡直接承包给卢氏了,只是严廷郡名义上还是自己手下,平章郡、康乐郡也是设施完善,陈敬仲、卢承弼两人的处理很不错,郑均很是放心。
如此一来,便只有岚州这七郡了。
“江无涯、刘南昀,此二人都是江湖厮杀汉出身,让他们去当郡守,应该也会十分愿意,故而将巴塘郡、安龙郡这两个没有什么险峻地带的中等郡交予他们,应该不是问题。”
郑均盘坐在地脉灵台,心中暗忖:“房贺乃是房氏旧人,身份尴尬,房氏旧党对其多为不耻,他如今也没什么族人可以依仗,故可以留在岚州境内,让他镇守紫阳郡不是问题。”
“赵博、颜存真,皆为岚州本地世家豪族,不能把他们留在岚州,可以将其派往平章、康乐二郡,将陈敬仲、卢承弼替换过来,失去了本土势力的扶持,也能叫这二人没有培养自身亲信的本事。”
“许厚,虽是降将,但本事不俗、晓畅军事,在征讨岚州之时,功勋卓著,可令他镇守较为重要的新驿郡,防备可能到来的秦王大军,同时也能让他继续执掌定秦军。”
“独孤景要调个位置,其在镜渊郡上筹备多年,在当地颇有名望,所以要将其调走,可让独孤景调往渔涟郡为郡守,防备肃州、宣州可能的来犯之敌。”
郑均在心中思忖:“独孤景虽然是个骑墙派,但安业城就在新驿郡之后,我可以直接有效监督其情况,逼迫独孤景不得不尽力守城。”
“张文……献两城,调任宁远郡当郡守吧。”
虽然岚州之战大获全胜,但郑均斩杀的通窍武者确实有点过于多了,以至于岚州的通窍武者直接被郑均杀断层了。
思索片刻之后,郑均得出了结论。
许厚,新驿郡守、大都督府参谋军事、州长史,上表朝廷,请授银青光禄大夫。
独孤景,渔涟郡守、大都督府军司马,上表朝廷,请授银青光禄大夫。
张文,宁远郡守、大都督府牙将,上表朝廷,请授银青光禄大夫。
颜存真,康乐郡守。
赵博,平章郡守。
刘南昀,安龙郡守。
江无涯,巴塘郡守。
陈敬仲,岚州镇抚司千户、大都督府掌书记,上表朝廷,请授银青光禄大夫。
卢承弼,广平郡守、大都督府判官,上表朝廷,请授银青光禄大夫。
魏权、于慎、独孤愿三将,则是继续留守中央,为郑均亲兵都指挥使。
其余外罡功臣,则是按例论功行赏,若有不想从军旅者,可平调为县令之职,为郑均治下的‘百里侯’。
虽然郑均如今将手下的通窍武者都封出去了,但这也不影响打仗,打仗的时候征召过来便可,分散在各个郡,也能给自己增加容错,免得被对面以迅雷之势推完了自己都不知道。
所谓银青光禄大夫,乃是加官及褒赠之官,非要说的话,是一种类似于爵位的名誉官职,无法传给子孙。
属于名誉了。
通常情况下,只有朝廷才能授封银青光禄大夫,所以郑均要‘请授’。
不过永昌皇帝同不同意都无所谓,他就算不同意,在岚州城中,被郑均加封‘银青光禄大夫’的勋贵们,也都是‘银青光禄大夫’!
银青光禄大夫之上,还有金紫光禄大夫和光禄大夫,郑均就是把这个当成爵位来赏了,不然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赏。
人活一世,都是为了名利二字。
利,暂时给不了。
名,就要给多点。
银青光禄大夫上下嘴唇一碰的事儿,只要克制好授予的数量,别搞得像是太平天国那样出了两千八百多个王爷就行了。
“想要坐稳这岚州八郡,当这八郡的主人,也确实是困难至极啊。”
郑均呼出一口气来,他头一次觉得权力太大了也有些累。
需要组建一个‘内阁’,替自己分忧解难了。
郑均这次将陈敬仲调回来,也是为了做这个的。
根据探子来报,陈敬仲在平章郡内多有才华,平章郡在其治下搞得还不赖,是一个不错的治世之臣,郑均对于这样的臣子很是看好。
“当年神武皇帝打天下的时候,也是这般吗?”
郑均在心中思索了一番之后,只觉得岚州这摊烂摊子确实有些大,自己要多招募些人才,替自己打理这天下,动脑子的事儿还是要交给合适的人去办,自己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即可。
在随意思考了方向之后,郑均又看向了近期的奏报。
自己闭关的这一个多月里,倒是没什么大事发生,各军状况如一,许厚上奏,表示对于有意成家的将士们‘相亲’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了。
相信很快,骁果军将士的相亲之旅就会结束,骁果军的士兵将会在岚州扎根。
至于沧刀军亦是如此,只不过有一小部分士卒乃是来自于博州,但也没什么太大影响:在博州,他们没什么发展前途;在岚州,却是如同人上人。
虽然故土难却,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