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阵斩李弼,摧枯拉朽! (第3/3页)
的头颅,被郑均硬生生的拧了下来!
而李弼那双瞪大的眼睛里,还凝固着难以置信的神色。
不过就算是脑袋被郑均扭了下来,李弼的无头尸首仍旧在爆发出强悍的气浪,郑均见此,直接挥刀而去!
“噗嗤!”
龙渊刀锋贯穿李弼胸膛的刹那,一股碧绿光柱突然从李弼体内冲天而起!
光柱直贯云霄,将方圆百里的云层都染成翡翠色。
战场上所有草木突然疯狂生长,被铁蹄踏平的野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抽出新芽,断木残枝上竟绽放出碗口大的奇花。
“这是……”
郑均抽刀后退,只见李弼的尸身并未倒下,反而被碧绿真元托举到半空。
那些从伤口喷涌而出的不是鲜血,而是凝若实质的青色灵液,滴落在焦土上立刻催生出大片灵药。
这是元丹陨落后的天地异象,让郑均没有想到的是,看起来如此疯癫的赵王李弼,陨落之后的异象竟然如此充满勃勃生机。
端是让郑均感到有些惊讶。
不过也没有过多猜想,郑均提着李弼的首级,脚踏虚空而立,声震四野:“赵王已死!降者不杀!”
这一声如惊雷炸响,本就溃散的赵军彻底崩溃。
无数士卒已经没有了四处乱窜之心,当即丢下兵器跪地求饶,慕容朗率领的叛军更是头也不回地朝北方逃窜。
至于原地归降的士卒们,突然发现伤口发痒。
有人颤抖不已,只见断骨处竟有嫩芽般的肉芽在交织生长。
更有个跟随郑均冲锋陷阵的外罡骑兵,手臂被斩断,断肢处突然抽出翠绿藤蔓,转眼间凝结成木质义肢,霎那间又恢复了肉色。
天地之间,逸散着碧绿真元。
而就在此时,天穹突然传来闷雷般的震动,郑均抬头望去,只见那碧绿光柱顶端竟浮现出一株通天巨树的虚影。
“这法相……似乎是大周皇室中有所记载,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神武皇帝为赵王准备的‘青帝相’。”
郑均在心中暗忖,继续想着:“看来神武皇帝对这个儿子也是宠溺至极,‘青帝相’与‘天下主’有一部分互通,赵王其实也是有资格竞争‘天下主’,若是失败,他也能回去继续修行‘青帝相’。”
只不过可惜……
俱往矣。
赵王已死,无论是何等的壮志未酬,都随着这一刀斩落,变作了土。
郑均摇了摇头,而天边的巨树虚影突然崩散成万千光点。
这些光点如春雨般洒落战场,所到之处铁甲生苔、刀剑开花。
更神奇的是那些沾染血迹的泥土,竟在转瞬间化作灵田,几株人参破土而出,转眼就长成百年药龄的宝药。
也,仅此而已了。
不过这‘青帝相’,自己可以琢磨琢磨,只可惜神武皇帝的手稿之中,并没有详细记载这‘青帝相’的凝聚形式,颇为遗憾。
神武皇帝,只记录了‘画皮尊’和‘天下主’两种罢了。
而前一种,还算是个半成品,是神武皇帝根据数万年前的混乱时代,一尊法相高人的姿态推演出来的方式,并不保真,只是试验。
而郑均的面前,也闪烁而过一段鎏金小字。
【刀斩元丹,威震天下。‘诸法无相’偿还进度+30000。】
后面密密麻麻的出现了一些关于神通的进度,郑均也随手一摆,没有过多去看。
就算现在没有溢出,以后总是会溢出的。
反正满了之后,自己要积攒二十种神通,才能将‘诸法无相’推至圆满,索性不去看那些额外的数据了。
郑均极目望去,伸手一摆,赵王李弼一直驱使的那柄鎏金利剑便利落的落在了郑均的手掌之中。
这同样是一件法宝。
与秦王的鎏金盘龙戟似乎出自同源。
这好像是一套的法宝,除了剑、戟之外,还有其他几种。
或许,就在其他诸王身上。
晋王应该是没有的,若是有的话,先前争斗的时候,应该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而不是一直用一把巅峰法器和自己交战。
老实说,晋王李伸的实力是可以的。
只是各种各样的东西过于拖后腿了,这应该都是神武皇帝震怒所致。
虽然没有杀李伸,但在其他方面,都较之于兄弟们差了许多。
“呼~”
郑均呼出一口气来,望向士卒。
却只见得,除却部分被慕容朗带走的士卒之外,剩下的大半赵军皆在请降,一眼望去,投降者不下五万众。
“慕容朗……”
郑均默默念着这个名字,感觉有几分意思。
不过现在不是追击他的时候,而是环顾四周,张口道:“降卒起身列阵,归金锁关!”
对于这五万降兵,郑均并不是很在意。
只要自己处于这五万降兵之中,他们就算是想要作乱,也没有能力!
包括一起投降的那两尊通窍!
“丞相。”
于慎气喘吁吁而来,只见得于慎身上的甲胄已然破损严重,胸膛之处可见愈合的伤口,乃是赵王李弼陨落之后,这碧绿真元所致:这赵王的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救了于慎一命。
郑均见于慎赶来,当即舒出一口气来,张口询问道:“伤亡如何。”
“将军,我军伤亡惨重了些。”
于慎严肃道:“三千五百金锁关守军,待战乱结束之后,只余七百不到,而我军三百骑兵,则是战殁八十余人,只余二百一十四人。”
郑均闻言,不由感叹。
八十余人,可都是外罡境界的军官啊。
若是以这八十人为骨干,足以组织起一支有秩序的五万精锐,奈何这一战尽数葬送于此。
这还是在慕容朗叛逃、赵王李弼分身乏术的情况下。
郑均都不敢想,若是慕容朗忠心耿耿,自己这三百骑恐怕只能剩下八十人了。
“战殁的这八十五人,统计一番姓名、籍贯,我说过,此皆为此战功臣,当封爵赏地!”
郑均深吸一口气,继续道:“至于金锁关守军战殁之人,家眷尽数搬入神京城,赏宅邸、赐金银,子嗣后裔,可入‘演武堂’求学。”
“此战生还者,亦按战功封赏。”
郑均张口道。
斩杀赵王之后,那晋王便是瓮中之鳖。
关中已经尽入自己掌握之中了。
至于肃州,也是进军的绝佳时间。
按照战前的设想,自己也是时候该废立天子,启动禅让程序,登基称帝了。
称帝之后,封赏功臣。
此战,便是封赏的第一批功臣。
战殁八十五人,尽数封为伯爵,降等世袭。
此战功勋卓著者,封乡侯;有功者,封伯;参与战役者,皆有子爵、男爵之赏。
至于此战最为冒险,九死一生的于慎……
当为新朝的第一尊郡公。
虽然爵位看起来不算高,与郑均先前随口封出去的诸侯王相比,那算是判若云泥。
但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麾下封爵,乃是真爵。
而封给各地诸侯的王爵,那只是暂时的而已。
正如当年刘邦分封的诸侯王,被分封的诸侯王,皆为合作战略伙伴,类股东的存在。
而真正的自己人,皆为彻侯。
这些股东,不听话的自然要干掉。
听话的倒是可以保留,不过王爵也要改,改到杞州甚至北戎、西狄等地去,坐镇一方。
郑均心中,已经决定好了后续的一切。
而于慎并不知晓郑均内心所想,他只知道一件事。
他要青史留名了。
他将成为鲜卑人群体中,第一位新朝重臣!
想到这里,于慎当即拱手听命。
“诺,末将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