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以子犯父 (第1/3页)
崇昭十五年岁末的风波,在后来的《大梁礼制考》《京畿野史》中,被列为礼制争议之首,成为了后世讨论君权与礼制边界的重要依据。
皇帝欲以“敬懿”为号,将庶人李玉姝以公主之礼风光葬入妃陵,与生母同穴。
消息一出,朝野哗然。
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身份固然尊贵,但属于“外嫁”之女,即使未出嫁或是嫁而和离,按礼制,都不可进入皇陵安葬,何况是带罪之身?
崇昭帝此举,要维护的早已不再是一个罪女的哀荣,而是他摇摇欲坠的帝王权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靖远侯顾瞻,这位素来低调的老牌勋贵,竟头一个上了折子,站出来直面君威。
“陛下!平乐公主生前获罪,被废黜封号,已贬为庶人,岂可再以公主规制下葬?僭越礼制,国法祖训何在?”
“公主挟持亲生骨肉,逼胁朝廷命官,罪证确凿,天下共见……若得风光大葬,非但不能彰显天家恩德,反令社稷蒙羞,惹万民非议啊。”
“请陛下三思!”
“陛下!此例万不可开——”
他跪在紫宸殿外,雪落满肩,一字一句地痛斥李玉姝生前秽行,要求皇帝收回成命。在他的带领下,一干勋贵和清流重臣,纷纷上书反对。
上京的学子们在国子监门前,举着“守礼制,安民心”的木牌集体请愿。
言官的奏折更是雪片一般飞入紫宸殿。
几位御史台的老人,更是以头叩地,言辞激烈。
然而,病榻之上的崇昭帝却像是铁了心,死死咬着不肯松口。
好似这不是平乐的葬礼,是他与太子较量的战场。
他对着跪地的臣子,大声斥责。
“尔等是要逼死朕吗?毫无人臣之礼!”
“寻常百姓家尚有舐犊之情,尔等就不能体恤朕丧女之痛?”
紫宸殿内,君臣为一场荒唐葬礼僵持不下。
崇昭帝大为光火。
身为皇帝,旨意竟出不了宫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