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君臣论国策(下) (第2/3页)
心,奉国历年积攒,尚有些许余财可供支应。”
“若实在不够......”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众奉国文武:“朕,自会去周边‘友邦’处化缘一番。”
“想当年,契丹、高丽、室韦、倭国,皆曾慷慨解囊,助我奉国建设。”
“如今我大庆新立,想必南诏、吐蕃、天竺以及南海诸国,亦愿意再尽一份心力。”
此言一出,殿内奉国将领不由得发出会心的低笑,连一向严肃的杨忠嗣也捻须莞尔。
唯有杜辅臣听得目瞪口呆,心中骇然。
让他感到害怕的,正是奉国君臣的想法。
庆帝在位时,若是国库空虚,只会用勒紧裤带,开源节流乃至向民间借贷等常规手段。
何曾听过皇帝,将对外劫掠说得如此理直气壮?
这位新君的行事风格,与庆帝截然不同,这让他不免生出几分隐忧。
这不是草莽行为吗?我大庆煌煌大国,岂能如此欺负周边小国?
但见李彻态度坚决,杜辅臣暗叹一声,不再多言。
李彻随即转换话题,开始商议接下来的军事部署。
“如今大庆初定,朕需坐镇中枢,难以长期离京。”
“扫平伪帝、统一江南之战事,朕准备交由杨老将军全权总督。”
“陛下!”杨忠嗣连忙出列,躬身道,“老臣精力已不如前,且久疏南方战阵,恐难当此重任,有负陛下重托!”
李彻摆手,语气诚恳:“老将军过谦了,您年轻时便总督西域战事,威震戎狄;这些年在北疆,更是独当一面,经验、威望、能力,皆是上上之选,乃总督南征大局的不二人选。”
杨忠嗣仍是推辞:“年少往事不足挂齿,末将今年已近花甲,精力衰颓,实恐延误军国大事啊!”
李彻知他并非完全虚言推诿,亦有年老体衰的实际情况。
于是便笑着说道:“朕并非让老将军事必躬亲,冲锋陷阵,王三春、贺从龙、陈平之等人有帅才,皆可独当一面。”
“然诸将长于战术,于战略统筹尚需历练,老将军此行只需运筹帷幄,协调诸军。”
“并以此战为契机,好生提点他们,为我大庆再锤炼出几位能独掌大局的帅才。”
“此任,非您莫属!”
杨忠嗣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