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染指金像奖 (第3/3页)
嘉禾之初,内部掀起的那轮血雨腥风,你不会忘了吧?保守派、顽固派,全部清理了。效果你也看到了,当时的确元气大伤,差点嗝屁。缓过劲儿来,一路走强,朝气蓬勃。”刘景驳斥。
“嘉禾是个例,血肉在香江,灵魂在内地。其他公司,谁敢那样搞,谁先对手搞嗝屁。”陈嘉尚悻悻然。
“越是地方小,幺蛾子越多。你们一个个看不上王胖子,其实还真没人家有格局。我和王胖子喝酒,瞧瞧人家咋说的。什么内地电影,什么魔都电影,什么港台电影,都他妈华夏电影。国家好,华夏电影好,大家都好。自己给自己划小圈子,那就是画地为牢。坐井观天,愚不可及。”刘景嘲笑。
他俩激烈辩论,甄子单一直沉默,范小胖不敢多说,茜茜忍不住了,“他会的成语真多。”
刘景和王胖子是好朋友,茜茜总觉得俩人一丘之貉,对王胖子颇有怨念。我家木头变坏,肯定是王胖子教的。
“他是香江中文大学毕业的。”陈嘉尚笑道。
茜茜一句话,缓和了气氛。刘景也不激进了,陈嘉尚也不愤慨了。
“刘景,今天首映式的轰动,还有预售票房的奇迹,给我不少信心。我希望改革能得到嘉禾的支持,不知道你们的意思如何?”陈嘉尚神色郑重。
“当然可以,不过我有两点要求。”刘景心道一声来了,都是千年的狐狸,陈嘉尚叨叨这么多,目的不就是嘉禾。
“你说。”
刘景竖起两根手指,“第一,取消保护港产片的排外条款,全面拥抱内地影片。第二,接受中央政府的资助,并且允许政府的监督。”
陈嘉尚脸色都变了,两条要求乍看简单,但这是动摇金像奖的根基。
内地片、合拍片一年出产多少部,港台片一年才制作多少部。这条款要是放开,内地和合拍片会越来越多,彻底挤压港片生存空间。长此以往,金像奖哪还有港片。
中央资金若是进来,肯定要话语权,金像奖还有自主性吗?
“如果这样搞,金像奖和金鸡、百花、华表奖还有什么区别?这种改革,没有意义。”陈嘉尚当场拒绝。
刘景的确在图谋金像奖,内地的六大奖项,他没有办法染指。
但有嘉禾在手,陈嘉尚又是金像奖主席,他岂能不动心。
图谋并不是掌控,而是朝着利于自己的方向改革。
如果顺利的话,以后他在金像奖上就会有优势,那么抽奖机会也会源源不断到手。
他和陈嘉尚的第一次交涉,以失败而告终。
刘景不急,机会多的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能把童丽亚、曾漓放那么长时间,有的是耐心。
《画皮》五天破一亿的时候,陈嘉尚联系刘景,提出“双轨制改革”的概念。
把最佳影片拆分成两个奖项,一个是最佳香江电影,要求纯港资≥60%,由香江导演和编剧主导。
另一个是最佳华语电影,面向所有华语电影,包括湾湾电影、合拍电影、内地电影等。
演技类的奖项,进行本土保护,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和最佳新人这三个奖项,至少保留三个席位给香江永久居民。
刘景表现兴趣缺缺,你把具体方案整出来,咱俩再合计吧。
《画皮》上映八天,票房破两亿,韩国观影人次近二百万。
陈嘉尚坐不住了,拿着详细方案直奔横店。
他这时候已经彻底意识到,搞定刘景,才能搞定嘉禾。绕开刘景做嘉禾的工作,徒劳而已。
因为这些天,他已经尝试了。
嘉禾董事会主席刘小丽同志很热情,开口就问是不是有新项目缺资金?缺多少?陈导的项目,嘉禾大力支持,缺多少给多少。
壕气逼人,陈嘉尚觉得自己不整个新项目,好像就对不起人似的。
说到金像奖改革,刘小丽同志更加热情,陈导真魄力,香江就需要你这样做事的人。
句句在夸奖,句句不提实际。
若是追问的多了,她才叹气,我要是年轻二十岁,肯定会跟着陈导大刀阔斧改革。现在岁数大了,精力不济,只能摇旗呐喊。
陈嘉尚悟了,我还是和年轻人沟通吧。
他来到横店,等刘景收工,也不绕圈子,直接把方案递过去,“刘景啊,方案这么多,核心只有一条,保住香江工业火种。在合拍浪潮中,你要助我重构香江电影的身份。”
“身份重构?”刘景好奇。
“今年经济形势不景气,香江电影工业大受影响,离倒闭不远了。基础性的人才,要么去了好莱坞,要么去了内地。电影工业没了,香江电影业也会成为空壳。”陈嘉尚叹气。
去年上任之初,他踌躇满志搞改革。热血解决不了问题,钱才能解决问题。
“资金从哪儿来?今年金像奖的资金,你还是找内地广告商赞助的。化缘不是长久之计,毕竟无源之水流不长。”刘景直指问题根源,没有钱想办事,痴心妄想。
嘉禾敢换血,因为有强大资金做支撑,有内地圈子做后盾,所以有底气。
“成立港片复兴基金。”陈嘉尚一字一顿。
“基金好成立,资金从哪儿来?”
“春秋搞的春华秋实计划不错,给了我不少灵感。我的思路是这样的,内地合拍片收5%税收抽成,扶持中小成本港片。金像奖转播收益上交一半,对新人导演提供无息贷款。保留TVB直播,分拆网络独播权给YouTube和内地视频网站,吸引国际品牌赞助。港府匹配1:1拨款,补贴技术人才回流。修复经典港片,二次贩卖版权,输血本地创作。对特效技术倾斜扶持……”
陈嘉尚侃侃而谈,刘景陷入沉思。
这份方案不可谓不全面,陈嘉尚用双轨制奖项守住本土底线,借内地媒体和资本重建产业链,以技术奇观绑定年轻观众。
在效仿金马奖开放竞赛、吸引产业资源、反哺本土的基础上,有不少创新。
“师兄,梁导问你,《城墙之下》有什么宣传方案?”刘师师推了推师兄,以她的经验,师兄又走神了。
“《城墙之下》不需要宣发,也没必要宣传。”刘景回神。
他和陈嘉尚打了个赌,内地票房破四亿,陈嘉尚需要答应他的一些条件。
“有戛纳评委会大奖在,这就是顶级宣发。”杨蜜神色傲然,好像这奖项是她拿的一般。
三个女孩在这群人中,刘师师没有存在感,杨蜜存在感很足。
“《快本》开始了。”
“调高声音,调高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