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建武十五年 (第3/3页)
。
“所以我觉得你这样的态度,可以加入隋国的道教!”
把王凤的菜园糟蹋了一遍后,何博边吃着盐水煮的豆子,边对对方说道。
“隋国的太平道,跟中原的太平道,有什么不同吗?”
“当然!”
“天底下这么大,道士们又那么多,怎么可能一模一样?”
太平道发展至今,
说是当今之世最大的教派也不为过。
毕竟别的教派后面,可没有上帝定点帮扶。
但就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一样,其枝叶相似,却难免会因为水土不同,而拥有不同的味道。
秦道尚武,
隋道尚文,
汉道兼修,
不外如是。
而待在新夏老家的太平道,又因其与隋国的特殊关系,想要像秦汉的同道一样嚣张肆意,是较为艰难的。
所以,
在隋国兴盛起来后,新夏的道士们便将精力放在了完善仪轨和经书这些事情上。
究其原因,
除却隋国至今,立国才不到九十年,其上虽然已经生出了祸乱,贵人们的目光也日益为酒色所迷,不再有先祖那样的昂扬气魄,但其下根基仍在,泛泛望之,还是一副大国繁荣景象,是以没太平道发挥作用的机会外,
也同新夏固有的特殊生态有关。
身毒人在其他方面极为拉胯,拿去做肥料都有污染水土的风险,但在蛊惑人心、辩经说法这件事上,的确有着不小威力。
婆罗门所提倡的种姓制度,可谓对人的劣性,进行了精准打击——
天下的肉食者,
谁不想永保富贵?
谁不想永远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
谁不想不用任何奋斗,仗着血统就能延续家族的昌盛?
因此,
即便明知婆罗门是异族外教提倡的东西,
即便明知这样的说法,不利于国家族群的未来,
可总有贵人忍不住去引进它,并试图将“王侯将相有种”这样的概念,灌输到百姓的脑海中去。
毕竟,
国家族群跟肉食者有什么关系呢?
世界这么大,
财产可以转移到其他国家,
本人和子嗣也可以跑路其他国家,
哪怕跑不了,
国家覆灭异族入侵,
但只要外来者仍旧认同“婆罗门”,那他们也是可以保全身家财富的嘛!
在上位者有意识的蒙蔽百姓感官,堵塞其思想,诱导其沉沦的情况下,
若太平道不针对“念经论道”之事进行发展,怕是会惹出祸及国族的大乱的!
正如上帝得知新夏道士们的工作重心转移后,做出的批复一样:
“思想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以诸夏之广大,哪有异族蛮夷可以与之抗衡?”
“但若思虑失天下之危,必然在于人心有失!”
人心败坏,
诸夏之国都自杀自灭了,
还说什么未来,
还说什么“异种也称王”呢?
而且人心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骨头一软,
再想让它硬起来,可着实艰难。
再加上新夏水热过盛,道士们提倡修身养性,讲究“心静自然凉”,也是自然的。
在诸多因素影响下,
新夏太平道的理论发展,可谓三国中的佼佼者。
其行事画风,也更向着后世靠拢。
“这样说的话,我对它的确有了些向往。”
“但新夏距离中原太远,我的身体也日益苍老,想去那里见识一下的话,怕是只能做梦了。”
王凤听完何博的介绍,便这样回复他。
“对啊!”
“所以你现在躺下,闭上眼睛,指不定就能去往新夏呢!”何博哈哈笑了起来。
王凤看着他眨了眨眼,然后一拍大腿,反应过来。
“也对!”
“有你在,我担心路途干什么?”
他说完就要起身,朝着床榻走去。
何博拦住他说,“梦中飞跃千里,行事言谈,也是很耗费精力的。”
“你先多吃些东西到肚子里去,免得醒来时精气不足,爬都爬不起来。”
于是王凤换了方向,走向何博放置黑暗料理的角落。
“去捡那个东西干嘛?”
“那饭菜肯定被飞鸟虫鼠吃过了!”
“不会的!”王凤信誓旦旦的说,“我早就试过了,我做的饭不招虫鼠鸟蛇!”
“灶台那块地方,除了烟火的痕迹,连个蜚蠊都见不到!”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