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15章:诸夏在泰西的奋斗

第515章:诸夏在泰西的奋斗

    第515章:诸夏在泰西的奋斗 (第1/3页)

    汉建武十七年,

    位于瑞纳河右岸的诸夏小城正蒸蒸日上。

    两排木屋整齐的相对列在一起,中间整理出来了一条平坦的道路。

    周边则是用夯土和木板搭建起来了诸夏风格的城墙,跟隔壁的罗马要塞那用石头堆起来,或者用木排扎起来的护墙,很是不同。

    在城墙的保护范围内,许多人在街上走来走去,或挑着担子,或驱赶着放牧归来的牛羊,一派安乐繁荣的景象。

    也许这样的城镇放在中原或者新夏,并不算什么好地方。

    但谁让这里是泰西的北部呢?

    在周边一片蛮夷禽兽、丛林沼泽的情况下,能够建立起一座让人安居,从容耕耘的城邑,已经是诸夏君子顽强生命力的极佳表现了!

    “可惜的是,这里的种子并不多。”

    “放眼望去,那些杂毛色目的家伙,实在是有些多了。”

    在那座最为宽敞、高大的房屋中,这座城邑的建立者之一,悄悄的发出了抱怨。

    旁边的耶哥儿对此,也没有太多反应。

    毕竟他所出身的族群,名为一族,可实际上血统实在驳杂——

    一个四处流离,很多时候只能依靠母系血统来证明其仍在延续的“嘴强”者,哪里能跟诸夏君子相比?

    何况其族群虽然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可在当年老秦人的大力打压下,又怎么可能毫发无损的遁入山谷呢?

    起码耶哥儿那具有血缘关系的生父,于容貌上是有些诸夏特点的。

    这是对方能够得到出身墨家的老师认可的一大原因。

    传到耶哥儿这里,

    虽然头发还有些微微的卷曲,让他每次束发都要花费比常人更多的时间,但大体上,的确是黑发黑眼,肤容细腻,没有额外气味的。

    哪像这边,

    每次劳动的量一多,

    其人难免会散发出过分的味道,熏得诸夏君子们头晕脑胀。

    而且那些人头发杂乱多色,总不愿意乖乖束发,只有遇上“弥撒”这样的重要日子,要到供奉上帝的庙宇集合了,他们才愿意好好打理下自己的形容。

    “泰西传道,本来就比开拓新夏和西海要艰难许多。”

    “总要耐心等待的。”

    耶哥儿听到这样的话,也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轻叹。

    前两者行动起来的时间,固然较之他们这一批要久远。

    但终究是有个先后递进关系的。

    新夏从中原大搞人才引进,

    等其发展起来后,又可以转过去支持西秦的人才引进。

    一来一往,时间总能磨平那遥远路途的阻隔,给远离故乡的种子带去更多养分。

    但泰西这边,

    除却路途遥远外,中间的障碍也比起前辈们更加厉害——

    当时从中原西出,再经西域至于西海,是不存在什么大国家的,多为一些零散的追逐水草而生的部落,或者几十勇武之士,便能在其中掀起风浪的城邦之国。

    可现在,

    泰西想趁着秦国动乱,从其地引入足够的种子,为自己施以更多的养分,却要遭遇双重阻隔。

    若组织大量人手沿着地中海乘船而来,会引起罗马人的警惕。

    后者凭借纵横海域立国扬威,对于这方面的事情,可是极为重视的。

    而若走西海路线,先由北地郡乘船北上,再登陆西行,

    那些拦路的日耳蛮部落自然不会是大问题,

    但早就在那里扎根繁衍的老秦人,才不会放过这路过的肥肉呢!

    西边的开拓要人手,

    难道他们这群开拓泰西东部的,就不要人手了吗?

    要知道,

    早在秦人立足西海之初,就对西海以北之地进行了探索。

    其疆域最为广阔之时,也一度将西海纳为自家内海,在沿岸修建城邑。

    对比起耶哥儿这边,

    那里地方和人要更加熟悉亲切,

    所以引进的人才们,也乐意接受当地主人的招揽,在那里落脚生聚。

    “今年的那批又被秦人截胡了。”

    “真不知道怎么到了这儿,还得忍受暴秦的折磨。”

    与会的刘如意也抚摸着自己的胡须,咬牙切齿的咒骂起跟自己分隔在泰西两端的老秦人。

    那些家伙是被国家内乱,逼得迁移到泰西东部的,本该惶恐不安,谨慎行事。

    为何还是一副“取之尽锱铢”的模样?

    旁人听到他这话,当即斜眼过去,“你当年依托于秦国宗王麾下时,也对他提过‘暴秦’吗?”

    刘如意摆了摆手说,“吃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