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永元十四年 (第3/3页)
邓绥的家人见她说的严肃,又想起皇帝派来的士卒闯入家中,将邓朱及其丈夫儿子带走的画面,心里当即一紧,连连点头应是。
邓绥父亲这一脉,走的是单纯的武将路子,本就没有太多弯弯绕绕的心思,教养子孙也常以军法论之,自然明白违背朝廷律法,惹及皇帝逆鳞的严重性。
邓绥这才满意。
其后,
她又在后宫中推行起了节俭的政策,以纠正阴皇后时期,由其以身作则带起来的奢靡风气。
不久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皇帝很高兴她的举动,也跟着节俭起来,取消了远地的贡品,以缓解当地的压力,并下令向边远贫困的百姓低价借出钱粮,进行赈济。
他还对邓绥说:
“跟你做事总是轻松一些。”
“早知如此,应当早些立你为后的!”
天赋超然的人之间,自有其默契在。
偶尔皇帝有问题需要解决,无需言论嘱咐,邓绥便能知晓他的想法,帮他出起了主意,大多很合他的心意。
而后宫的风气平复下来,皇帝难得放松之时,也不至于为了闺房女子的矛盾皱起眉头。
若是放在阴皇后时期,
只怕皇帝脸色沉了许久,那位还在旁边描眉化妆,转头问他自己与后宫中的其他妃嫔谁更美呢!
邓绥听到他这样说,又想履行自己臣子的职责,劝谏皇帝莫要任性。
好在皇帝及时转移了话题。
“西域的班超请求返回中原。”
想起那位明帝时得到起用,为大汉收复西域故土立下了无数功劳的臣子,
皇帝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他老了,镇守西域的功劳不能再挽留他。”
即将坠落的树叶,
总是向往着自己的根源的。
邓绥知道班定远的丰功伟绩,对他向来倾佩,年幼时被父亲抱在腿上,还曾说过长大后要从军追随对方的童言稚语。
可惜她到底不是男子。
“英雄老迈,怀念故土,这是很正常的事。”
邓绥这样说着,然后顺应皇帝的未尽之意,去准备起了班超返回中原后的赏赐。
就这样,
垂垂老矣的班超总算沿着当年前来西域的道路,向着家乡的位置走去。
他来到这片绿洲与戈壁交错之地的时候,这里还被不臣的交南王统治着。
但当他离去之时,
西域诸国的国主都亲近来送行,对着骑在自己头上几十年,一个不高兴就拿国主贵人泄气的班超含泪告别。
班超没有对着他们多费口舌,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嘱咐他们道:
“记得。”
“要听话!”
不管是西域原来的那些,肤白似鬼的胡人,
还是交南在西域耕耘数百年,不断播撒出去的诸夏种子,
他们都必须臣服于中原。
任何想要背叛的,只有被毁灭的下场。
听出了他话语中隐藏之意的西域国主们,当即出了一身冷汗,随后弯腰点头,显露出万分恭敬的姿态。
班超对着他们发出一声轻哼,挥动了下自己苍老的,布满了褶皱的手。
车架于是缓缓动了起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归家的班超路过了这样的画面。
但如此风景,这些年他实在品鉴的太多了。
班超没有一点为之停留的意思,只想着催动车马,快些穿过玉门关。
但身后传来的马蹄声和呼喊声打断了他。
他原本的手下甘英骑着骏马,一骑当先的奔过来,最后停留在班超面前。
“你不是出使罗马国去了吗?”
“竟然这么巧赶回来?”
班超看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微笑着打起了招呼。
在八国联使来到中原之前,
班超考虑到罗马使者都能渡海来到大汉,大汉可不能不礼尚往来。
于是便派遣甘英沿着丝路,向着西方一路走去。
第一次出使,甘英没能到达罗马,行至一半,便因西海的战乱,被迫返回。
后面洛阳来了消息,说罗马使者跟着泰西诸侯们的使臣再次到来,使得班超心里更加不服气。
大汉都没去过一次罗马,
凭什么罗马能来我大汉两次?
于是,
他又把甘英放了出去,让他完成上次未尽的目标。
甘英对此,只能含泪前往。
时至今日,
他已经成了个合格的使臣,
甘英还比班超更早的回到过洛阳,向天子禀报自己西行的经历。
如今再来到老上司的面前,
甘英也只是笑道,“赶的巧,在路上遇见了一个商人。”
“他帮我引了段路,避开了一些恼人费时的阻碍,又送了我一匹骏马……这才让我追上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