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68章:母与子

第568章:母与子

    第568章:母与子 (第3/3页)

阎氏又抖擞起了威风,像前辈窦氏那样,针对皇帝的后宫展开无差别的迫害。

    这使得除刘保之外,后宫再没有其他孩子出生。

    可见阎氏铁了心要在自己生出嫡子之前,帮皇帝选择性绝育。

    邓绥为此惩罚过阎氏好几次,奈何皇帝一直护着对方,还理直气壮的说:

    “阎氏并没有再伤害后宫妃嫔的性命,她的过错比不上过去,又怎么能受到比之前更严肃的处罚呢?”

    “至于子嗣……”

    皇帝顿了顿,随后又说,“母亲照顾刘保这个孩子,我很是感激。”

    “日后若再有孩子,也愿意将之送来母亲面前,听从您的教导。”

    反正他是可以播种的,身体比起先帝的“精出如水”,也要好上不少。

    如今正直青壮,哪里需要为子嗣担忧?

    他只是想宠着阎氏,满足她比其他人先生下皇子的心愿罢了。

    至于宫女李氏?

    那只是个意外!

    邓太后见他这样坚持,也只能对他说道:

    “那便随你去吧!”

    她的精力本就不足以同时调控前朝后宫,如今还加上了教导皇帝理政的事,便更显得疲惫。

    在这样的情况下,

    若处处强求,得到的结果只会是处处失败。

    对比下这三项工作,后宫最是轻松,也最容易调整,只能暂且放置。

    面对着替阎氏感激太后仁慈的皇帝,

    邓绥忽然想起了先帝和阴皇后的故事:

    也许当年先帝面对阴皇后时,也有着类似自己眼下的苦恼。

    只是先帝并非沉迷美色的人,后宫中还有自己可以拔擢。

    当今天子却……

    唉!

    “记得,一定要时刻以大汉江山为念!”

    邓太后嘱咐着皇帝,得到了后者的正色许诺。

    可惜邓太后想着他对阎氏的宠爱,心中实在飘忽,只能在抚养刘保这件事上更加用心。

    元初五年,

    随着张衡等人才的数量逐渐增多,格物之学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日益显露,

    邓太后便采纳张衡的建议,兴办了一个招收聪颖幼童的新式学校,想要为国家储备更多人才。

    全国遴选五岁至于十五岁之间的幼童少年百人,进入这所称之为“元初学宫”的学校,接受多种学科教育,而不仅仅像太学那样,多侧重于儒家经典。

    这样的举措引来了许多学者文人反对,认为这是对儒学的不敬。

    要知道,自前汉元帝起,便是“独尊儒术”!

    岂能挑衅这个学派的威严!

    但邓太后没有因儒生们的反对而收回这道命令,甚至更进一步,允许女子也进入元初学宫学习。

    这更让儒生们眼睛瞪大,气喘如牛,有种天塌地陷的感觉。

    而皇帝这边,却是支持起了太后的做法。

    并不是因为他理解了后者兴办元初学宫的用意,理解了格物之学对世事发展的重要性,

    只是因为他从中察觉到:

    这个命令,会严重折损邓太后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

    此消彼长之下,

    他树立天子威严,重掌权柄,岂不是更加方便?

    皇帝为此高兴起来。

    不过,

    这样的高兴没有持续太久,便因为入学的一个孩子而散去了。

    身为章帝之孙,先帝之侄的河间王次子刘翼,时年七岁,聪明伶俐,容貌俊美,很得邓太后的喜欢。

    她想着先前因皇帝的事,而耽误至今的,为平原王刘胜选择嗣子传承祭祀的事,便下令将刘翼过继给刘胜。

    随着皇帝的秉性日益显露,邓绥对刘胜这个乖孩子的想念也日益深重,希望他在死后也能得到快乐。

    可这又触及到了皇帝的敏感点,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刘翼讨取了太后喜爱,又成了平原怀王的子嗣,和帝礼法上的孙子……

    难道他会取代自己吗?

    看来邓氏废我之心不死啊!

    他的乳母王氏也跟着唉声叹气,仿佛末日就要到来一样。

    皇帝又怒又惧,但在邓绥面前的表现,却更加优秀恭敬,甚至还对一直养在太后宫中,不怎么关心的长子刘保,表现出了几分慈父姿态。

    他想用这个孩子来提醒邓太后:

    她礼法上的孙子,最能在自己之后继承帝位的孩子,应该是刘保,而不是河间王的子嗣。

    河间王刘开跟先帝的关系,有他父亲那样亲近吗?

    邓绥窥探到了他的想法,便在处理完了刘翼的过继之事后,不再对之关怀呵护。

    趁着皇帝不安的机会,邓绥向他提出了立刘保为太子的建议。

    皇帝不甘心的同意了。

    他已然想到,得知这场“交易”后的阎氏,会在自己面前哭闹成什么模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