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罗马与大秦 (第1/3页)
阳嘉元年,
刘保果然如先人们预料的那样,先后册封了帮助自己夺位的宦官、保姆和臣子许多官爵。
其中宋娥效王圣先例,受封山阳君。
如孙程那样的宦官,更有封侯者十九人之众。
一时之间,
内臣权势膨胀,有超过和帝、安帝时的趋势。
好在小皇帝本质上,并不信任这些投机者。
当被宋娥抓着走出西钟殿时,
刘保便知道,在这些人眼中,自己并非真正的天子,而是他们谋求富贵的筹码。
若成,
他好,他们自然会好。
若不成,
拉上一位王孙公子,为他们这些没种的卑微宦官陪葬,也是一件美事。
只是刚刚继位,年幼权微,不大封从龙之臣,实在难以巩固地位。
刘保只能选择忍耐。
他做太子时要忍受生父的仆人刁难,
如今做了皇帝,还要忍受自己仆人的制约。
好在他的确年少,
他还有不少时间用来跟他们拉扯。
“要先为自己储备好人才,以待日后选用。”
小皇帝想起年幼时,祖母送自己去学宫读书前的嘱咐,心中便有了主意。
在宦官得势张狂的日子里,
在外朝的臣子不满于这些阉人站得比自己更高,权势比自己更强,截取的财富比自己更多时,
小皇帝时常跑去元初学宫,整顿那里的学风,并与自己当年的同学联络友好。
虽然安帝在掌权后,
对这座以其年号命名,实际上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学宫很是不满,
但因其多为少年就学之所,所学之业也多为此时不甚流行的格物,
所以安帝没有额外针对它。
自然会有不满格物之学,厌恶考试制度影响了自己成为孝廉的人,出手去扼制这座学校的发展。
短短几年,
它便从刚刚设立时的勃勃生机,变成了凋零萧瑟的模样。
刘保再次来到这里,见到那些仅剩的同学,心里对“人亡政息”这四个字,有了更多的感触。
如果没有坚定持久的推行,
再美好的事物,
也会被目光短浅的肉食者摧毁。
因为那些家伙永远不会放弃手中的利益。
刘保为此深深呼吸了几下。
还没有长成的肩膀,已经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
及至第二年,
权宦与臣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刘保想要趁着双方的争斗,来削弱前者的力量。
阴间的先帝们都纷纷翘首,期待着虚岁十二的刘保,在这场风波中的表现。
按理来说,
一向爱看热闹,并点评时局的朝政上帝,也应该跟着混在一起,目睹老刘家子孙的高光时刻。
奈何罗马那边提前发生了政变,吸引了何博的目光。
“这乐子我看就够了,你过来瞎凑什么!”
当上帝突然刷新到罗马城中时,已经展望了战火许久的地中海鸽子,对他不满的挥了挥翅膀。
“咱们之间何必分得那么清呢?”
何博摆出一副坦荡的样子。
“那我看就是你看,你还是不必过来嘛!”
鸽子咕咕一叫,仍旧想要保卫自己的领地。
可惜,
他的努力都被何博一手镇压。
最后鸽子只能趴在对方头上,目睹着罗马城中的奇怪场景——
一个颇具诸夏特色的男子,被禁卫军拱卫着戴上皇冠,成为了罗马的新任奥古斯都。
“秦汉的神秘缘分,难道也可以影响到罗马吗?”
看着这一幕,何博忍不住摸着下巴,沉思起来。
在阿莱克修斯将罗马的国力推上巅峰,并经由他儿子康斯坦丁乌斯维持了近二十年的统治后,罗马也理所当然的,走上了自己的下坡路。
在康斯坦丁死去后,继任的奥古斯都身体并不好,没两年便病重去世。
他在死前坚决的排斥其他具有继承权的人,立自己十二岁的儿子成为了新君。
然后,
那位辅佐儿子,被尊称为“奥古斯塔”的太后,便为了巩固儿子的位置,对先帝的兄弟,新君的叔叔们,展开了毫不讲理的打击。
这让后者感到十分不满。
他们联络起其他力量,进行起了反抗。
罗马国中的守旧势力见状,也纷纷加入进来,希望趁机纠正自“宣皇帝”阿莱克修斯以来,延续至今的错误。
毕竟在罗马正鹰旗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