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 第860章 准备收网

第860章 准备收网

    第860章 准备收网 (第1/3页)

    时值季秋转冬。

    南中特有的"干湿交替月",晨间雾气浓得能拧出水,午时又燥热如蒸笼。

    三千乌戈部蛮兵正穿行在怒江大峡谷北段的"鬼见愁"栈道上。

    从乌戈部出发已经十日有余,再过几十里的山路,就能抵达孟虎的部落。

    孟虎带着五十名藤甲兵在前方开路,身后就是兀突骨率领的三千乌戈部的大军。

    蜀道难,不光是指的进入川蜀的道路。

    就连川蜀的内部道路一样。

    此时行进的大军脚下就是万丈深渊,仅容双足并行的五尺道开凿于西汉时期,崖壁上残留着前朝戍卒刻的"坠亡处"警示符。

    栈道木板早已腐朽,一个不小心运气不好就会突然断裂,清晨已有七名蛮兵连人带甲坠入怒江,尸体转瞬被江中食人鲳撕碎。

    子时至卯寒露结霜,领头带路的藤甲表面凝出冰晶,战士须不断呵气暖手以防冻僵弓弦。

    辰时至申又有毒阳炙烤,未时气温骤升至堪比盛夏,数名体弱的蛮兵因中暑滚落山崖。

    道旁刀叶蕨边缘锋利如锯,开路先锋的双臂被割得血肉模糊。

    在五十名孟虎部落的藤甲兵身后是全员赤足,脚底板的老茧厚如犀皮,能直接踩过荆棘丛乌戈部战士。

    人人手持毒弩,箭镞浸泡过"见血封喉"树汁。

    中军扛着人皮战鼓,鼓面用整张汉军官背皮绷制,敲击时渗出淡红色血珠。

    队伍中央的象舆上,兀突骨正用青铜锉刀打磨鲨鱼齿,脚下堆着今晨刚摘取的新鲜人肝。

    看着远方蜿蜒曲折的山路,听着耳边斥候报告着关于快要抵达孟虎部落的消息,兀突骨的嘴角上划过一丝淡淡的笑容。

    “派人去告诉孟虎,就说战士们疲乏,今天走不到他们的部落了,就在前面的秃鹰岩位置安营扎寨。”

    听到命令的士兵转头就朝着队伍前方赶去。

    而身后的兀突骨则是露出露出了一个阴冷的笑容。

    ..............

    寒露过后的滇池城,夯土城墙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

    五丈高的城垛上,守军点燃了松脂火把,火光将"益州郡"三个篆书阴文照得忽明忽暗。

    四座角楼悬着青铜警钟,夜风掠过时,钟舌上的铭文"镇蛮"二字便会与铜壁相撞,发出低沉的嗡鸣。

    郡守府前的十二连枝铜灯彻夜不熄,灯奴每隔一个时辰就要添加一次南海鲛油。

    府墙外新贴的告示上,朱砂写的"戌时三刻净街"字样正在剥落,下方还粘着半张没撕干净的缉拿蛮谍檄文。

    更夫裹着羊皮袄穿行在蛛网般的里巷,手中梆子敲出带着永昌口音的通传:"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滇池夜波。

    湖面漂浮着二十艘艨艟战船,这是益州郡新组建的"平蛮水师"。

    船头特制的"镇水铜龙"双目镶嵌夜明珠,青光穿透迷雾。

    费诗看着司天监派来的老博士,正颤抖着记录天象。

    北斗杓柄指向西南(主兵灾)。

    翼宿星光泛红(应验"南夷犯境")。

    滇池水面反常映出两个月亮(实为乌戈部在对面山岭点燃的巨型烽火)。

    一切的映照都和所有最近发生的一切都对山哥俩好。

    费诗深吸了一口气,将书写着天象的纸张放在面前的案牍上。

    “来人,将此消息送给凉王殿下。”

    .............

    城西一座巨大的府宅周围此时一片寂静。

    就连周围居住的百姓都在这半个月的时间当中被迁徙到了城中各处。

    偶尔白天有经过这处府宅的百姓在听到府宅内发出恐怖的兽吼声之后也会脚步匆忙的离开丝毫不敢靠近。

    府宅的前院内。

    一头头体型庞大的黑色巨狼老老实实的趴在院内。

    如果不仔细去看,还以为是堆在地上的枯草。

    可当那双幽蓝的眼睛睁开的时候,这里就仿佛是通往地狱的大门。

    已经在滇池城待了将近半个月的段羽此时正坐在府宅的书房当中。

    点燃的炭火盆将书房烘烤的十分暖和。

    身上只穿了一件龙鳞纹黑色蟒袍的段羽敞开着胸襟坐在书案的后面。

    在段羽的面前,庞德还有郝昭两人分别跪坐在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