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提议(3/4) (第1/3页)
吟诗小达人…
当年,他跟京圈名门洪老师在一起的时候,拍出《黄土地》,《霸王别姬》,和倪大姐在一起的时候拍了《风月》,而之后的电影就显得平平无奇了。
很多人都在说‘陈虹毁了小达人!’
韩憨当年也有一句话:感觉小达人新婚后,说话变傻了。
你要是从艺术家的变量来讲——艺术才华对一些导演来说,是总量恒定的。若是在前面支取过量,整个后半生都会处于透支的状态。
《黄土地》到《霸王别姬》再到《荆轲刺秦王》,这十余年的创作无论成败,都壮怀激烈,淋漓尽致,但从《和你在一起》之后,经过《无极》,到《赵氏孤儿》,再来到现在的《道士下山》,感觉就像霸王从垓下出来,不管怎么用力拼杀,挽回颓势,每一步都只是在逼近乌江。
像一个暴发户闯进大学课堂,在众人惊奇的眼光中,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老子的“道可道“粗暴地塞进爆米花桶,让IMAX巨幕放映自己的思想跑马灯。
没能力讲好大道理,也压根不关心人心和世界。
他爱做的,就是在几十台摄影机包围下,搜肠刮肚拽两词抬高自己品味,最后憋出一句阿瑟请坐。
把一个男人油腻,爹味,又玻璃心的特质如炼丹一样凝于自身。
有审美,有小资的浪漫主义情怀,也多少有一些艺术追求,经历过熏陶和价值观塑造,会把自己往“艺术家”那个路子上靠。
可是,想玩艺术又舍不得市场,想追求市场又没办法深入群众,想深入群众又要端起来架子。
结果就是不伦不类的,看着让人别扭。
说回宣传,沈言接着道:“我前段时间了解了一个名词叫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
“指的是大家在日常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举个例子,我们的很多大导演被周围人恭维、吹捧、戴高帽,让他们真的以为自己的作品很牛,然后就忽略了外界的评价…或者,他们就认为外界的评价是不真实的,有人带节奏抹黑…再继续下去,估计就要问:何不食肉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