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 第10章 首日6800万(4/4)

第10章 首日6800万(4/4)

    第10章 首日6800万(4/4) (第1/3页)

    事实上,“行凶者苦衷论”就是“完美受害者”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这些论调都是在为暴力犯罪寻找理由和借口,冲击社会法治和道德底线。

    “我们不明白犯人的心情,也没必要理解,我们对你不幸的出身毫无兴趣,犯罪动机是什么也无所谓。——《非自然死亡》

    《大人物》的赵泰也一样…

    还有一点,沈言太帅了。

    真的会有人三观跟着五官走的…

    哦,杨兰还问了文艺片的事情…

    就是沈言怎么看文艺片和商业片。

    “我就正常看啊…前段时间看了罗伯特麦基的《故事》,里面谈到了文艺片和商业片。

    典型的商业片中大多是比较直接的公共价值的体现,比如:爱与金钱、正义与非正义;

    而比较典型的文艺片大多是主人公个人的内在价值的表现,比如:本来萎靡的人生在观察小区绿化带里的黄鼠狼之后突然感悟了,找到自己人生继续的意义了,或者本来世俗的都市青年在晚归的出租车上看到二环路上奔跑的野猪,就突然跑去支教…

    如果刚好与一个文艺片的价值思考有了精神共鸣,后劲儿是非常足的。有可能会影响到后续某些私人事件的判断。这是普世价值无法涉及的领域。

    不过,现在的很多所谓的文艺片,其实细究其表达的核心内容,还是爱与不爱那点破事儿,或者是爱能打破一切困难这一类的鸡汤价值…看得人挺没劲的!”

    “我很喜欢江闻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也喜欢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梦之安魂曲》…没什么特殊的偏好!”

    “但你好像不做文艺片?”

    “…人是会变的,我以前也没想过自己做导演,最近不是已经执导了第一部电影了嘛!没准,哪天我也会导演一部文艺片…”

    ……

    其实,我们的文艺片还不错!

    贾章柯拍小城市小角色人性纠葛非常到位,但一旦到了大城市现代感未来感的部分就尬得让人想抠脚。

    《山河故人》最后那段未来戏份,尬的直接快进…

    阿谋之前也是…

    到了《悬崖之上》,突然做了一部合格的商业片…

    哦,只是合格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