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竞标(1/4) (第2/3页)
、FCP等这些软件也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特效,我们平时所说的“五毛特效”,很多都是那些普通的电脑所生成和渲染出来的。
这种活,你随便找个学剪辑的人,几千块钱足以搞定了。
但大投资的商业电影,对电脑的要求与“五毛特效”根本不是一个层级。
普通人剪辑视频,2万块钱的Macbook Pro或者一万左右的台式机,可以说基本上干什么都够了。
但如果是用来做特效电影剪辑的话,20万的Mac Pro也只是刚刚起步,而一个普通的特效电影,需要的电脑数量至少都是几百台起。
在电影特效制作上,还有一个概念经常用,那就是“特效制作时长”。
举个例子,你有1000台电脑,每台电脑用来制作特效的时间是20个小时,那么这个电脑的总渲染时长就是2万小时。
基本上,一部1亿美元投资的特效电影,特效制作时长都要几百万个小时起。
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
因为电影是要在大银幕上观看的。
同样是制作一个人物,网络大电影只要能渲染出比较细致的轮廓就可以了,但院线电影就必须把每一根头发丝都渲染出来——不然你就会看到人物的头是糊的。
当然,《火星救援》不需要做到这么精准…
但你也不能太差劲…
至少要达到平均水准!
哦,解释一下,特效渲染几百万个小时看着挺多,其实,分开的话,几百上千台渲染农场来做就完了,不是一台电脑…
作为国产首部特效大制作,拍摄前,特效团队直接加入,专业人士指导场景布置或者拍摄,这对后期特效的制作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我们的特效真的很便宜了——人工成本很低,一个特效师,一个月给他1万块就差不多了。
不能再低了,再低,人家会跳槽的!
人家美国的同行,年收入最低也还是20万美元。
……
离开象山,沈言准备去飞回BJ。
竞标《湄公河》…
公安部决定改编这个项目。
通过竞标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