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人家根本看不上!(1/3) (第1/3页)
“我觉得于老板低估了观众审美的成长速度!也低估了市场的成长速度!”
“很多人批评《爸爸,去哪儿》,说它不是电影,我也觉得它不是电影,但它是非常好的社交方式…”
“IP电影包括粉丝电影最多也就流行一段时间,我跟各位从业者不一样,我在思考如果哪天观众对电影不感兴趣了,那怎么办?我们这些从业者该做什么呢?”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啊!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的那一年起,作为新鲜事物,电影有过一段野蛮生长的时期,乔治·梅里爱、埃德温·鲍特、大卫·格里菲斯都为电影添砖加瓦,但到了30年代中后期,电影的叙事方式已经穷途末路了,没有新的东西出来,电影眼看就完了。
这时天降猛男,奥逊·威尔斯带着《公民凯恩》拯救了电影,让电影从古典步入现代,非线性叙事广泛流行,为电影续命几十年,直到现在用的还是这一套。
可几十年前的玩意儿终究是有些陈旧的,这就让观众不再感兴趣,久而久之就沦为不是续集就翻拍或换汤不换药的所谓电影宇宙。”
“我在想,电影的下一步是不是应该打破空间叙事结构…但我没想好叙事载体。”
“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在互联网舆论上,哪怕你连着上映了好几部口碑尚可的电影,很有可能就因为一部烂片就把市场的形象彻底败坏掉了。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史诗级烂片,造成的这种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毕竟绝大多数观众平时并不关注电影资讯,当他们发现视野中的电影新闻都是烂片出圈的时候,就会本能地认为影院里没啥好电影,就不会去影院了。”
“我就是这样!”
“而且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娱乐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大家不一定要选择电影…”
“其实,我最担心的是未来出现一些电影电影票房自己买,评分找人刷,再雇一帮水军吹水,就可以造出一部评分很好,票房很好看但就是没什么人看过的电影。”
“电影仅仅是娱乐项目并非生活必需品,可替代性太强。电影不好看民众完全可以选择游戏、打牌、旅游等更快乐的娱乐,不必花钱去电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