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抵达丽江(1/3) (第1/3页)
“之前的《大赢家》也是买了改编权,原版叫《永不结束的游戏》,韩国版叫《率性而活》…”
“我对翻拍没什么意见,最主要拍出属于自己的新意!我的电影也卖了很多翻拍权啊!”
“现如今,我们的电影市场巨大,但是创意匮乏,于是满世界找各种成功的电影来翻拍…我觉得无可厚非嘛,好莱坞也一直这么干啊!”
“翻拍…没有那么容易的,如果很简单,别人为什么不拍?嫌钱烫手?”
“对,接下来要去拍摄《燃烧》!”
“呃,主要剧情是根据村上春树的《烧仓房》来的,同时结合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烧马棚》,再结合一点贫富差距还有年轻人的愤怒感…”
“《烧仓房》收录于《萤》。原名为《萤,烧仓房及其他》,创作于1982年至1984年之间,1984年结集出版,是村上春树第三部短篇集,收有五个短篇,是村上篇数最少的短篇集…这个剧情其实很适合做成悬疑、犯罪片…我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后来觉得我最开始读村上春树的《烧仓房》时,真正令我感兴趣的是它如何跟随一个奇异的神秘事件,然后,我就想在整个故事中保持那种模棱两可的感觉…”
“能透露一下制作成本吗?”
“两千多万!”
“啊?这么少?”
“偏文艺的犯罪剧情片,市场预期最多也就一个亿票房,还是因为我主演…那我们的预算2000多万,不少了…”
……
《燃烧》的成本很低…
毕竟这是一部带有实验性质的电影。
市场预期摆在这!
做预算,一定是根据票房预期来的…
不可能全都要。
《燃烧》是一部冲奖电影,冲奖电影就不要指望能拿多少票房了!
文艺片本身就是小众的!
一个健康、良性的电影市场里,文艺片绝不会成为电影院里的主流。
即便是法国电影市场,能占主流的也都是好莱坞大片。
去年,法国票房前四:《神偷奶爸2》、《钢铁侠3》、《被解救的姜戈》以及《地心引力》…
即便是本土电影,卖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