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1979我的年代生活 > 第340章 1987

第340章 1987

    第340章 1987 (第2/3页)

尔年可陷入了昏迷,但在此前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了,提前做了一些准备,突然陷入昏迷,倒也没太混乱。

    宁卫东深吸一口气,又问巴基巴诺夫和巴尔扎金的父亲这边都是什么态度。

    虽然在穿越前,大部分人认为速联解体是一系列偶然造成的结果,但也不可否认速联本身在这个时候已经积聚了相当多的问题。

    如果安德罗播能多活十年,也许有希望解决或者环节这些问题,但可惜命运并没给速联这个机会。

    而在契尔年可上台后,虽然延续了安德罗播的一些正策,但也仅此而已。

    以契尔年可的能力和威望,他并不具备延续安德罗播改革的能力和魄力,稍微维持下去已经是他的上限。

    这也是戈尔巴呼声很高的一个原因,速联上下都希望能有一个年富力强的领导者,一个可以稳定执正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人。

    至于宁卫东,这两天心里都在摇摆。

    契尔年可多活了将近三年,如果还是戈尔巴接班,会是什么情况?

    片刻后,汽车来到一所高级疗养院。

    宁卫东见到巴基巴诺夫。

    巴基巴诺夫的状态不太好,带着黑眼圈,一脸疲惫。

    很明显,这几天他的日子不好过。

    即使早就料到,契尔年可的身体会出问题,但真事到临头还会措手不及。

    巴基巴诺夫用手使劲揉了揉脸,指了指旁边的沙发,说了一声“坐吧”。

    宁卫东应了一声,坐下后先例行询问了契尔年可的身体,才问起接下来权力交接的情况。

    实际上,宁卫东这次来的核心也是这个。

    契尔年可之后,究竟谁来执掌莫思科的最高权力,对宁卫东在速联的产业影响极大。

    巴基巴诺夫叹了一口气,深深吸一口烟:“目前来说,戈尔巴的呼声很高。”

    这与宁卫东的判断差不多,虽然这几年契尔年可掌握着最高权力,但速联也不是他的一言堂。

    相比安德罗播,契尔年可的威信和实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当初那些默认他上台的人,并不一定就支持他,只是一种妥协,为了维持稳定。

    而在当初,安德罗播比较看好的人正是戈尔巴。

    反而契尔年可这一系的纳扎尔巴一直被压制在地方上。

    正在这时,忽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

    屋内几人的心一哆嗦。

    按道理,宁卫东刚进来,没有特别要紧的情况不会有人打扰。

    而现在最要紧的无疑是契尔年可的身体。

    巴基巴诺夫喊了一声“进来”。

    一名穿着军装的青年推门进来。

    巴基巴诺夫沉声道:“怎么了?”

    青年瞅了宁卫东一眼,上前两步道:“医院来电话……”

    宁卫东闻言松一口气,并不是坏消息,而是契尔年可醒了。

    而令宁卫东没想到,契尔年可竟然点名让巴基巴诺夫带他过去。

    宁卫东心里十分诧异,按道理在这个时候,远远轮不到他去占用这位老人最后的时间。

    难道真是老糊涂了,让他过去?

    宁卫东带着疑问,跟巴基巴诺夫坐上轿车。

    契尔年可所在的医院不远,汽车仅仅行驶了十五分钟。

    然而,在宁卫东跟随巴基巴诺夫乘坐电梯来到医院顶楼的特殊病房时,却意外的见到了一个人。

    此时的戈尔巴头顶已经没什么头发了,露出了一大片胎记。

    他在病房外间的休息室的沙发上坐着,看见巴基巴诺夫和宁卫东进来不由得皱了皱眉。

    这时,病房里面出来一名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人。

    宁卫东知道,这人是契尔年可的秘书。

    中年人先跟巴基巴诺夫点点头,随机看向戈尔巴,请他进去。

    宁卫东坐在戈尔巴刚才坐的沙发上,思忖着此时此刻戈尔巴出现在这里的意义。

    虽然契尔年可醒了,但大抵上是回光返照,现在让戈尔巴过来几乎代表了他的意愿。

    契尔年可终归还是选择了妥协。

    但话说回来,以他的性格做出这种选择并不奇怪。

    契尔年可本身也不是特别强势的性格,正是他这种性格才能在波列日涅后期,以及安德罗播掌权的时期立于不败之地。

    而且此时的妥协,对于他和他的家族后辈也是最优选择。

    宁卫东的心情有些复杂。

    如果还是按照历史轨迹,戈尔巴上台的话,速联又会怎样?

    比原时空完了三年,戈尔巴的水平和能力会有长进吗?

    不知不觉过了一会,戈尔巴从病房里面出来。

    随机巴基巴诺夫被交了进去,戈尔巴却没立即走,反而到宁卫东面前停下。

    宁卫东心里有些诧异,站起身。

    他们在一些场合见过,却没更深的交往。

    戈尔巴沉默两秒才沉声道:“这个时候,你不该出现在这。”

    虽然只一句话,宁卫东却不难听出来者不善。

    本来宁卫东刚才还想,如果戈尔巴上台,用什么姿态跟对方交往,现在看来对方明显对他这个外国人成见很大。

    实际上戈尔巴这种态度并不奇怪,之前戈尔巴曾经主导过一些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弄出许多问题。

    当时他就曾拿宁卫东在速联和东欧的产业说过事儿,甚至在发表的草稿上公然称其为毒瘤。

    只不过这种称为在最终公开发表的时候,被报社删除了,改成更温和的说法。

    但无论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