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八十四章 北地傅氏(4k)

第八十四章 北地傅氏(4k)

    第八十四章 北地傅氏(4k) (第1/3页)

    元康六年的关中大战,不止是牵动着刘羡的命运。事实上,无论胡人、汉人,无论庶民、士人,整个关西的人们都搅进了这场漩涡之中,他们的命运相互交织纠缠,并为未来埋下伏笔。

    九月戊辰,泥阳县北乡太兴亭,浊阴坞。

    和煦的秋阳升起来,把略显红艳的阳光投下。南飞的候鸟可以看到,在这座占地方圆三里的庞大坞堡里,修筑有七十五座房屋,两座大仓,六栋箭楼,它们密集地挨靠在一起,几乎占据了能够占用的每一寸土地,如同松果里的松仁一样,看上去就让人感受到逼仄。

    但正是这种夸张的建筑方式,使得坞堡里可以临时住进一千五百人。

    据当地人夸口说,只要他们召集人手,依靠坞堡外围的两丈夯土城墙防守,加上坞堡内部的粮仓和水井作为支撑,这座坞堡就会变得像炸毛的刺猬一样棘手,不管是什么敌人前来围攻,都可以坚守两年。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这么尝试过,但是所有泥阳人都对此坚信不疑。

    毕竟能将坞堡修至这样的规模,足以说明主人家的财力何等夸张。更别说坞堡的主人确实坐拥着六千亩土地,六百名佃户,六百名家奴,加上相互依附的族人远亲,其可动用的人力轻松达到两千人,近乎是整个泥阳县人口的三分之一。

    但没有人会因此嫉妒坞堡的主人,相反,他们反而会为主人家的尊贵引以为豪。

    因为放眼整个关西,除去河东、平阳等地的豪族外,再没有什么家族能与北地傅氏比较历史的荣光。

    是的,这座坞堡正属于北地傅氏。

    只是在现在的浊阴坞内,能够做主的人却并不多。一大清早,傅晞在收到家仆的消息后,知道大事不妙,立刻派人去请胞弟傅纂与族弟傅畅,让他们到祠堂内进行议事。

    傅晞今年三十七岁了,是一个标准的清谈文士,他身着宽袍道服,两袖飘飘,鬓角和胡须经打理后也显得文雅风流,加上常年服散,他皮肤白皙,给人一种微妙的弱不禁风感。

    可惜,如今他脸上的焦急和恐惧打碎了这些气质,气血上涌后,傅晞的脸颊有些遮不住地发红,就好似内里有什么破裂了一样。

    看见傅畅与傅纂踏进堂门后,他立马迎上前道:“三弟,六弟,大事不好了,解使君在美阳大败了。”

    傅纂在同辈中排名第三,傅畅排名第六,故而傅晞如此称呼。

    听闻晋军在美阳大败,傅纂也大惊失色,连忙道:“官军怎么败的?损失如何?”

    “唉,说是秦州有数万羌胡前来支援叛军,官军望而生畏,一战而溃,叛军在后追逐,从傍晚一直杀到今天早上,有人已经逃到了我们泥阳来,今日坞内收留了一个逃兵,这才知道了大概。据那个逃兵说,官军这次,怕是损伤过半了!”

    “啊!那可是十万大军,怎么败得如此之惨!”

    任何晋朝士人听到美阳之战的结果,恐怕都会大惊失色。若说盘龙湾之战结束时,大家还可以怀有一定的侥幸,认为官军不过是中了叛军的奸计,晋军依然有将叛军迅速歼灭的可能。但在美阳之战这血淋淋的结果面前,没有人再能欺骗自己。

    这一次的关中之乱,势必要演变成累月经年的大战。

    而在两位族兄的感慨声中,傅畅笑道:“两位兄长何必如此焦躁?不过是败了一场,兵家常事罢了,以前秃发树机能作乱的时候,官军败得难道少吗?”

    与成年已久的傅晞、傅纂不同,傅畅虽然与他们同辈,但却年仅十七,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年纪,即使是在兄长们面前,他也依然肆无忌惮地展现着自己的想法,分析说:

    “解使君虽然比孙秀要忠君爱国,心地是好的,但论才能,依我看,他还不如孙秀。”

    “至少孙秀在吃过一次亏后,就知道吃一堑长一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打不赢就不打嘛!而解使君明明吃了盘龙湾这么大一个败仗,军心士气萎靡,还硬要勉强作战,这就是不智之举。他不败谁败?”

    “依我看啊,要不了多久,解使君和孙秀这对冤家,还有赵王殿下,就像是互钳的螃蟹,要一齐解职回京了。”

    面对着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