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金谷园之秋(4k) (第1/3页)
此时已是九月下旬,正如刘羡所言,洛阳朝廷仍然处在一片混乱中。
在齐万年起事之初,朝廷并不在意,认为这不过是又一个郝散。甚至从关中递交上来的军报来看,齐万年麾下的部众数量远不如郝散,不过是占了偷袭的便宜。
因此,尚书省并未惩治从冯翊脱逃返回的欧阳建,只是下令孙秀,令他不要重复上次平叛的失误,尽快平息这次事态。
结果是出人预料的,尚书省的命令尚未发出,关中诸县沦陷的败报犹如雪花一般发到洛阳。齐万年几乎以席卷之势攻略了半个关中,而孙秀竟然未能与之一战。朝廷得到奏报后大为光火,终于同意了解系的请求,解除了孙秀在征西军司的指挥权。
本以为如此一来,关中的情形会有所好转,可接下来的两个月,形势竟是急转直下。谁也不曾料想,仅仅两战,征西军团就折损过半,这可是当年诸葛亮都未能做到的军事奇迹。
关中军团的溃败,造成了后党在朝堂上的溃败。
自楚王司马玮自杀后,后党把持朝政已有整整五年,虽然大体政局还算得上稳定,但洛阳的政治高压却让人窒息。几乎所有人都在努力逢迎鲁公与后党,露出各种各样前所未有的丑态,可能够从中获得利益的人却极少。一旦得罪了后党,轻则排挤打压,重则下狱发配。人人敢怒而不敢言,可以说,众人的不满已经积蓄到了一个极深的地步。
眼下既有了这么一个光明正大的机会,以宗室为首的反对派自然不会放过。
齐王司马冏率先在朝会上进言说:
“赵王失职,孙秀无能,遗失战机,致使关中人心丧尽,齐万年坐大。为表朝廷决心,当即刻召回二人论罪,正天下试听!”
“至于关中战局,今已是危如累卵,举兵西援刻不容缓!应该立即从洛阳点兵,派贤王,遣良将,举火长安,奋戈相抗!若关中不复为国家所有,则天命周转,社稷危甚!”
司马冏是齐献王司马攸之子,若晋武帝当年选择传位于齐王,那司马冏就会是当今的皇帝了。因此,司马冏在宗室中地位超然,他一发言,顿时就引起一片响应。
其舍人祖逖进言说:“朝中诸王,唯齐王严虔王度,阐济大猷,幽鉴远照,神变应机,有文帝之风。若择宗王出镇,舍齐王其谁?”
其意图可谓是昭然若揭,就是要趁此战乱机会,帮助齐王夺取征西军司的权柄。
当然,其余诸如淮南王、成都王等宗王的官员亦是如此。他们深知这是令主君一步登天的大好时机,都趁机向朝廷进言推荐自己的主君。说到最后,又忍不住开始相互攻讦,明面上虽然还维持着一团和气,暗地里却在挤兑其余宗王。致使除了罢免赵王司马伦、孙秀、解系等人的意见尚能达成一致外,其余议程根本没有进展。
而谁也没有料想到的是,身处漩涡中心的鲁公贾谧,此时正安然游玩于金谷园内,似乎朝中的汹汹议论,对他来说一文不值。
虽说金谷园以春日绝景而闻名,但秋日的金谷园也别有一番韵味。在金谷园的后山上,不仅种有枫林、乌桕、梧桐,还有一片自江南移栽而来的银杏林,值此落叶之际,满山红黄相互掺杂,好像是阳光凝固在树梢上。而地上满是或大或小形状各异的落叶,秋风吹拂过来,颇有诗意在其中流淌。
张华拾起一片银杏叶,对着贾谧感慨道:“人生就像是这落叶,秋风一吹,不知何时就凋零落地了。”
贾谧负手在前,回看了张华一眼,笑道:“张公是说,我也是一片落叶?”
“岂敢……在下是说,在下是一片落叶,马上就要腐朽入土了。”
石崇在一旁笑道:“茂先公是国家的栋梁,整个社稷都压在茂先公肩头,怎么会腐朽入土呢?”
“哎,季伦说笑了。再伟大的人物,也抵挡不过时间,何况是我这样的老朽呢?”
张华摇头叹了口气,将手中的落叶扔下,跟随着贾谧的脚步继续攀登山路,继续道:
“况且,有老的一辈人腐朽,也才有新的一辈人成长,国家的重任,永远在年轻人身上。”
贾谧的脸色却不是很好,五年时光一过,使得他的棱角略有分明,原本浓重的阴柔气质因此淡薄了一些,但长时间的大权在握,又使得他的神采更加张扬,容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