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九十七章 好畤迷雾(4k)

第九十七章 好畤迷雾(4k)

    第九十七章 好畤迷雾(4k) (第3/3页)

气,刘羡便在军营中检验器械,准备视线稍好后,就架云梯正式登城。不料自南面响起一阵隆隆鼓声,这声响不禁叫刘羡愕然:怎么回事?建威军不是还没有建好土山吗?这是开始攻城了?

    所谓土山,分为两种,一种是如望楼般居高临下压制城内塔楼的土山,另一种则是自墙角堆砌,为士卒堆出一条登城道路的土山。

    周处选择的自然是后一种。

    要堆砌这种土山,最大的问题是危险。要运砂石到墙角,就会完全被敌人的箭雨所覆盖,而且由于效率缓慢,守军很容易就会出城袭扰,并将建成的土堆推翻。古人正是为了减少这种伤亡,才研制出了可折叠梯头带尖钩的云梯,虽然不如土山坚实,又易被摧毁,但可以快速登城的效率就减少了许多伤亡。

    周处对此自然也有考虑,他认为如果按照寻常办法建造土山,自然是不可取的。所以在第一日,他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刻意挑选出砂砾来,装入土囊内。

    按照常理,砂砾堆砌土山是最不可取的,其质量虽轻,但难以成型,堆起来就会散落一地,效率反而比带着石子的灰土更低。

    但周处考虑到此时关中气温尚低,他令士卒们在晚上起建土山,初时用数百袋土囊作为地基后,就直接在上面倒沙浇水,在寒冷的朔风中,这些砂砾很快结冰,土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成长。

    城内的守军在夜晚看着晋人堆起土山,多次试图骚扰驱赶。但周处身冒矢石,推三十余辆偏厢车护卫左右,亲自坐镇指挥,麾下将士无不感奋,将生死抛却,一面在车前设置拒马桩,一面和来袭的胡人厮杀。战斗极其惨烈,但一个晚上过后,土山赫然成型,通往城楼的道路已经被打通了。

    刘羡听到战鼓声的时候,周处已经带兵杀上城楼,士兵山呼海啸,声响直达云霄。虽然身处浓雾之中,但每个人都好似在与千军万马并肩战斗,两边辅攻的晋军都不觉变色。

    当刘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后,连忙在东城架设云梯,同样领麾下士卒进行攻城,但为时已晚。周处已成功占领南门,叛军则成崩溃之势,连忙打开北门,向乳峰处仓皇逃去。

    先走脱的人还好说,而许多仍然在与晋军纠缠,不得脱身的胡人,没有了援军,又逃无可逃,很快就成为了牺牲品,鲜血撒在城墙上,不久也成了褐色的冰。

    这一战就这么结束了,晋军以伤亡四百余人的代价,杀伤叛军上千人,又俘获上千人,在古往今来的攻城战案例中,可以称得上神速了。

    按照惯例,破城之后就是洗城,士卒可以尽情掠夺城中财物。但周处却约束士卒,整顿俘虏,清点财物后封闭府库,城中的胡人百姓,也都安堵如故。

    刘羡进城后带人去与周处汇合,看见其部卒都正沉默地打理尸体,整顿房屋,并无暴虐之气,不禁感叹道:“子雅公御下如此,确实称得上是天下名将了。”

    此时雾气尚未完全消散,刘羡带着人穿梭街道,找了好一会儿,终于在县内的府衙处找到了周处,他正在一处倾圮的城墙边,指挥着士卒拖拽一具被压在墙下的尸体。

    作为一名老人,在大战之后,周处颇显疲惫,他一个人坐在一块石头上,拄着环首刀喘着粗气。

    刘羡看见他很高兴,快步走过去,想同他探讨一些攻城的细节问题,不料与路上的一个晋军士卒擦肩而过。

    肩头相撞的一瞬间,刘羡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回瞥了一眼,只见这个士卒头戴皮胄,手持长弓,背着一个箭囊,看不清面孔。

    刘羡与他分开后,又走了几十步。可走着走着,一种不妙的感觉从他心底油然而生,继而皮胄下那个士卒死寂的眼神浮现在刘羡脑海中。

    那是杀人的眼神!

    他停下脚步,回头望去,可早晨的浓雾仍然笼盖周遭,什么都看不见了,一切都静悄悄的。

    突然飕的一声,一种骨哨划破空气的声音骤然响起。

    刘羡心中一惊,他知道,这是鸣镝箭啊!

    他下意识地往空中挥动昭武剑,此时昭武剑带鞘,在浓雾中拨动了什么一下,尖锐声已经穿梭而去。

    周处愕然抬头,就觉得肩膀上中了一记闷击,痛哼一声后,仰面向后栽倒。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