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一百零六章 备战

第一百零六章 备战

    第一百零六章 备战 (第2/3页)

下苍生!”

    刘羡又联想到自铁弗之乱以来的所见所闻:齐万年实行的政策,完全是对晋室政策的一种逆反。他以胡人为根基,全然不顾汉人的死活,任由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若真让他成了气候,对天下来说,恐怕也是一场浩劫与灾难。

    所以无论是从个人的理想,还是从天下的稳定来看,齐万年都成为了刘羡的拦路虎,刘羡必须要除掉他,也才能更进一步。

    可想归想,眼下两者的差距却未免太大了,齐万年已经是关西胡人共主,而刘羡不过是晋军一支残部的败军之将。不只是兵力上的差距,遇到的问题却是远比齐万年更多。

    其他细枝末节尚且不谈,最难以解决的就是是北地郡缺少粮草。

    在刘羡赶赴长安之后,傅祗曾给刘羡调拨了足用三个月的粮食,但已经所剩无几了。而现在,刘羡带回来的军队却翻了三倍,其中还有近两万匹骏马,不得不说,这将是相当沉重的一个负担。

    要知道,养马的成本极高。一匹健康的马,一天要吃的草料,就差不多有百余斤,还不能是杂草,要么是专用的优质干牧草,要么是麦豆等粮食,这些供给马匹的草料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士卒。

    这些问题,外来人的索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让身为北地太守的刘羡自己去解决。可这又谈何容易?即使刘羡与本地的士族商议,征用郡内士人的所有存粮物资,也只是勉力再支撑两个月罢了。

    刘羡只得另想办法。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借。刘羡有两个地方可以借,一是去夏阳调拨粮食,二是找河东的蜀汉父老们借贷。

    这两个地方与刘羡关系匪浅,按理来说,只要刘羡开口,必然是能借到的。

    但刘羡却心怀犹豫,因为现在的关中局势实在太过败坏了。叛军既然占据了优势,战乱还会继续持续,至少今年难以解决了。在这种战乱背景下,农人是很难正常躬耕并收获的。自己若是借走了大家的口粮,到了秋天却没有收获,那势必会酿成一场大灾荒,也不知会饿死多少人。

    为此他彻夜难眠,然后和李盛谈及此事,说道:“活民还是活兵,孰轻孰重?”

    李盛断然回答道:“当然是活兵!”

    “有何理由?”

    李盛道:“主公,您忘了建威将军的话吗?打仗不是算账。眼下的困境并非是主公造成的,而是因为叛军肆虐,农人无法耕种所导致的。只有先战胜了敌军,解除了兵祸,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不然,年年战乱,今年没有灾荒,明年照样也会有灾荒,到时候死了更多的人,主公又于心何忍呢?”

    刘羡闻言仍有疑虑,迟疑道:“可饥荒闹起来,势必会有成千上万人牺牲啊!”

    他向来知道战争是要死人的,可之前刘羡都是听命于他人,只需要在战场上献计并厮杀就好了。而为了赢得战争在战场外做出影响巨大的决策,这还是刘羡的第一次。

    李盛再次劝谏道:“主公,做什么事都必然有牺牲。汉中之战时,魏武大军来袭,昭烈皇帝与诸葛丞相倾全国之力与之对峙,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也一度做到民不聊生,可若不是如此,哪又能获得汉中,保证国内数十年的平静呢?”

    话说到这个地步,刘羡再也没有了推脱的理由,徘徊数回后,他艰难说:“我一定不会让大家的牺牲白费。”

    刘羡对这个命令深以为耻,派人和郤安等人商议时,甚至不敢大张旗鼓。但当消息传到夏阳和河东后,夏阳的农人黔户们却争抢着借粮,还说道:

    “刘府君做事很少为自己着想,如今竟然开口说要借粮,定然也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刻,更是为了整个关中的大局,这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不借粮,不就辜负了府君的恩情吗?”

    河东的蜀汉父老也不甘落后,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