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一章 此时此刻的后党

第一章 此时此刻的后党

    第一章 此时此刻的后党 (第1/3页)

    元康九年二月仲春,洛阳宫,东堂。

    时值清晨,皇后诏麾下诸公前来议事。

    不知不觉,皇后入主洛阳宫已有八年。八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人们还记得八年之前的朝堂是怎样的时光,但这八年时间,也足以让人们养成一些全新的习惯了。

    在武皇帝司马炎时期,东堂是他与朝臣会面议事的地方,由于司马炎爱好文学,又经常邀请大臣在堂中饮宴。那时的东堂摆有不少书架,角落里放着酒具,还有许多如花似玉的宫女往来服侍。

    而在现在,这座明堂虽然打扮地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但书架和酒具都撤去了。诸如明珠、珊瑚之类的装饰有增无减,堂中甚至铺了一层极尽奢华的貂皮毛毯,但除去几间供人跪坐的席案之外,并没有多少实用的事物。原本的宫女也少了许多,而且还带上了一层薄纱。这使得东堂更像是一个展览的藏馆,而非是整个帝国的政治中心。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皇后摄政早期,东堂经过了一段短暂的复兴。但随着各方人事落入后党手中,朝中秩序步入正轨,皇后对政治的关心也就逐渐减弱了。

    她不再频频关注朝局,将大小事务委任给心腹,自己则投身到娱乐享受之中。五日一次的常朝改为一月一次,除非是出了什么不好决断的大事,才会特地在东堂召人商议。

    因此,东堂也就渐渐变成现在这般,偌大的宫殿,除去几张坐席之外,并无多少人气可言。

    如今正是到了这种商议要事的时候,张华、贾模、裴頠、和郁等后党中坚已经抵达到此处。每人都正襟危坐,面沉如海,即使西北的大乱已经平定,但是众人却毫无那种麻烦结束的喜悦。或者说,他们觉得麻烦才要刚刚开始。

    皇后就坐在主席上,她象征性地在席上挂了一串丝帘,却没有拉上。众人可以看见,这位权倾朝野的皇后斜躺在几子上,如同猛兽一般假寐着。虽然并不美丽,但属下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肆无忌惮,或者说,正因为皇后拥有超越人想象的魄力与自信,她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

    此时东堂内一片沉寂,堂外没有风声。

    皇后微微睁开眼睛,看见身旁的两个席位还是空的,便微微抬头,向众人问道:“长渊呢?他又缺席了?”

    和郁是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时任尚书。他拢起袖子,挺直上身回答道:“回禀殿下,昨夜鲁公出宫去了,说是要为殿下办事,晌午方能回来。”

    “那就不等他了,陈准呢?他又干什么去了?”

    张华垂首回答道:“淮南王殿下下月就将入京,陈中书正在安排迎接事宜。”

    听到“淮南王”三个字,皇后忍不住冷哼了一声,在场的众人也都忍不住一阵心悸,因为他们察觉到了强烈的杀意。

    这也难怪,毕竟淮南王司马允是硕果仅存的楚王党亲王了。

    当年楚王司马玮还在世的时候,楚王党之所以能够一度权势滔天,获得洛阳晋军的大权,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获得了淮南王司马允、清河王司马遐、长沙王司马乂三王的支持。

    这三位亲王,皆是先帝司马炎的亲生血脉,待遇与众不同。寻常亲王的封国,大不过一郡,数千户而已,五千户以上便是大国亲王。而武帝亲子,每人都可获得五万户以上的封国。

    如成都王司马颖的成都国,就下辖有以蜀郡、广汉、犍为、汶山十万户,几乎割据半州。封国内所有的士子,都要先经过成都王举荐,才能到朝廷任职,可见其权力之大。其余武帝亲子的封国也都大同小异。

    如今司马乂被改易到河北常山,被征北军司监视,已然式微没落,形同囚徒;司马遐则在楚王倒台后,时时遭到朝廷指责,渐渐忧郁成疾,命不久矣;惟有淮南王司马允是个意外。

    在倒杨政变之后,司马允已离开洛阳,返回淮南就藩。这导致他没有参与事后的二王之乱,贾南风也就没有理由取缔他的位置,只能让他继续坐镇寿春,保留司马炎的遗诏,让他都督扬、江二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假节。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可以这么说,虽然太子是皇后一直以来的京师隐忧,但毕竟矛盾还没有公开激化。而淮南王作为真正的楚王党,至今仍然大权在握,麾下有近十万重兵,这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堂内沉寂片刻后,皇后继续道:“淮南王入京,行程是怎么安排的?说来听听。”

    张华对答道:“陈中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