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十七章 司马颖赴北

第十七章 司马颖赴北

    第十七章 司马颖赴北 (第2/3页)

缘悭一面,今日才能相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说着就要拉着刘羡开始辩论。原来,他最出名的观点,是认为曹操水平不及刘备,乐毅才能减于诸葛亮。如今遇到了刘羡这半个当事人,就忍不住要再开长论了。

    不过话题刚开个头,就有个宦官过来问道:“荡寇将军在吗?”

    刘羡道:“我在这里,有何事?”

    “太子殿下在召见您,您跟我过去吧。”

    太子有诏,刘羡不得不中止了这场刚刚开始的辩论,与张辅遗憾告别。

    他跟着宦官往里走,向东走过一条长廊,就是前殿的侧殿,此时殿门大开,往内一看,可以看见有十来名女乐在弹琴鼓瑟,音乐清扬激越。再走得近些,发现席间坐的都是朝中贵人。不是齐王、成都王、赵王这样的宗室,就是孟观、傅祗、王粹、陈植、羊玄之等公侯。可以说,除了贾谧、张华等后党核心外,该来的都来了。

    此时太子坐在主席,令刘羡诧异的是,这位以行事荒唐著称的皇太子,今日竟然一反以往的随意风格,如同一名士子一般正襟危坐。而且不止如此,他身穿极为豪华的衮服,头戴远游冠,上着曲领白衬的朱衣绛纱襮,下着绘有九章的皂色长裳,腰佩火珠素首剑,缠玉钩燮兽头鞶囊,露出象征皇太子身份的四采朱黄绶金玺龟钮。

    他坐在人群之中,虽然脸色苍白,但是身姿昂然,全身都散发出高贵不凡的气质。

    刘羡一时看愣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这个人竟然就是太子司马遹,继而在心中赞叹:这难道才是他的真实面貌?

    司马遹以往在东宫的举止还历历在目,那衣衫不整而粗率的模样,捉弄人时不时露出的奇怪笑容,给了他一种夜枭般的气质。可眼下,刘羡生平第一次见他穿着衮服,穿上了真正皇太子所应穿着的服装。这时刘羡也惊叹着,原来穿着能让一个人有这样大的改变,这是刘羡从未见过的事。

    之前他常常被人怀疑不似人君,现在却毫无疑问地释放着王者气象。

    等司马遹的眼神转移到刘羡身上,刘羡的眼睛与之相撞,也不禁微微低头,这还是第一次,刘羡从司马遹的眼神中察觉到了力量。

    司马遹挥手令宦官过来,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宦官又走到刘羡身前道:“荡寇将军,殿下让您坐到左边的次席。”

    就连一言一行也符合礼仪了吗?刘羡心下感慨,他向太子微微拱手,便到司马遹指定的位置坐下。

    由于刘羡坐的位置离太子较近,稍稍有所逾矩,因此太子解释说:“诸公都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当年三杨作乱,是他救过我的性命,这是我的恩人啊!赐酒!”

    很显然,在座的贵人们也为司马遹的表现感到不可思议,他们都没有反对,而是说:“太子盛德。”

    紧接着,司马遹又对刘羡说:“母后为我增添了三千卫率,这是件好事,但话说回来,我手下会用兵的人不多,怀冲,从今天开始,这些人,以后便交给你处置了。”

    说罢,在场的人不由很惊讶地看向刘羡。虽然众人都知道刘羡对他有救命之恩,但是刘羡被贬到关西,离开东宫已经有八年了,其间东宫不知来了又去多少人。朝中公卿多以为两人的关系淡了,没想到太子竟然会如此重用于他,托付以三分之一的东宫兵力。这也意味着,刘羡由一个无权的闲职将军,一跃成为京畿内举足轻重的将领之一。

    当然,这是外人不知道实情,刘羡知明白,这实际上是太子对自己策划刺杀的奖赏。不过即使如此,刘羡心下也有些感动,毕竟自己身份敏感,能够如此得到信用,非需要极大的魄力不可。不管从何等角度来看,太子都对自己仁至义尽了。

    他不禁对司马遹再拜道:“谢殿下信任,臣感激涕零。”

    眼下太子已有九分明君气象,众人见刘羡又如此受太子重用,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人,都过来找刘羡敬酒庆贺,态度可谓大好。

    孟观还对刘羡惋惜说,可惜四月的时候,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