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陈寿病危 (第1/3页)
《淮南子》有句话,叫一叶落而天下知秋。而于这个秋冬离开洛阳的,也并非仅有刘聪一人。
从七月开始,朝中请求外任的官员不在少数。前有大司农何攀,称病请辞返回家乡,后有讨虏将军李重,以弟死为由,上表离官。其余不知名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
等到了九月份的时候,避祸的风潮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征辟。裴頠向张华举荐平阳韦忠,张华闻其为父守孝六载,乃是知名孝子,便征辟其为司空主簿,结果韦忠竟然辞疾不起,拒不应诏。这不得不让人想起近九年前,杨骏初掌朝政时的场景,那时杨骏征召四方才士,士子们也是惟恐避之不及,纷纷称病请辞。
朝中被这股乱象所影响,几乎已经无法正常处理朝政了。但当事各方都沉默不语,他们仍然在等待,在对方没有露出足够的破绽时,蛰伏就是最好的答案。
不过对于刘羡来说,他却暂时无法关心这个问题了。
当这一趟游猎完,回到家中的时候,刘羡又去探望老师,他拿到了祖上丢失已久的章武剑,心中高兴,自然想去跟老师分享。连衣服也来不及换,脱了靴子,就往老师的病房走。在他想来,这定然也是一件能够宽慰老师心情的事,说不定能让他的病情有所好转。
但走进病房的时候,陈寿还在昏睡。天气阴暗又寒冷,室内烧着一座火盆,使得中药气味和炭火气味相互交融,令人有些头晕目眩。火光之下,映照出陈寿骨瘦如柴的身形。刘羡见了,心中愉快的心情顿时变得惨然,坐在旁边,好久都没有动作。
一直到午时,陈寿才在床榻上发出些声响,刘羡知道,这是老师醒过来了,他连忙端来一碗粟粥,像往常一样,等粥的温度和体温差不多了,再把老师的上身扶起,靠在一张几子上,等他靠稳了,再一勺一勺地喂过去。
等到粥喂完了,刘羡再给陈寿翻了个身,一面给他按摩一面说道:
“老师,这几天我去万安山游猎去了。”
陈寿用疲倦的眼神看着他,眨眨眼,表示自己在听。
刘羡就和他说了这几天的经历,他见到了哪些人,遇到了什么事。他知道,对于一个不能出门的病人来说,能够听听外面的事情,就已经是一种娱乐了。
刘羡的话很絮叨,从遇到了哪些人,去了哪些地方都要一一说起,同时再说一些自己的感想。他特地提起豫章王司马炽对他的尊敬,希望能让老师有一些成就感,陈寿果然露出了些许微笑,对他微微颔首。
说到最后,刘羡提起自己和陆机一起遇虎的事情,他说起当时的惊险,现在还心有余悸,陈寿也听得非常紧张,哪怕知道他肯定平安无事,一只手握着刘羡,也忍不住微微发力。
等说到刺死老虎后,陈寿也露出自豪的神情,用手指轻轻拍着的刘羡的手心,来表现自己的欣慰。
此时,刘羡终于拿出章武剑,在陈寿面前展示道:“老师,苍天有幸啊,我竟然把这把剑拿回来了!”
结果陈寿一瞬间愣住了,他双目圆睁,眼神死死盯着章武剑,嘴里嗬嗬两声,似乎想要说些什么,结果一个吐气,他双目发白,整个人就昏厥过去了。
刘羡见状大惊,他没料到老师竟然反应如此之大,连忙让朱浮去请医疗,然后让阿春去熬药,又用热水给擦洗身子。折腾了半天,请来的秦医疗看过陈寿的脉象后,对着刘羡连连摇头,直接说道:“承祚公已经朝不保夕了,使君,您还是直接准备后事吧。”
这话令刘羡极为悲伤,心中又大不理解,明明是一件好事,老师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难道刚刚就是师生间的最后一面了吗?
他有些不甘心,当夜没有歇息,就一直在老师病榻前等着,他想,或许老师还会醒来。
这一等就到了半夜,刘羡自己从万安山一路回来,还没有好好歇息过,此时在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