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三十二章 孙秀翻云覆雨

第三十二章 孙秀翻云覆雨

    第三十二章 孙秀翻云覆雨 (第1/3页)

    深夜两更,更夫的锣声铛铛铛地响彻洛阳街道,他们高亢又略微沙哑的高呼像是在云层上,乍一听无法忽视,但在睡梦中的人们耳中,却又转瞬即逝,很快融化在冰雪般的黑夜里。

    洛阳城内此时已是一片寂静,但依然能听到城外时有时无的喧哗声,毕竟城内的宵禁不顾及到城外,城外的夜市依旧在照常活动着。在城外人看来,这是他们难得的特权。但在城内的高官显贵们看来,这不过是庶民们放纵的噪音,在噪音背后,则是庶民们卑贱而不知节制的心。

    但在孙秀听来,并非如此。

    他倚靠在一根柱子上,一只手端着酒杯,一只手在膝盖上打着节拍,远远地望着城外的风景。

    “哎呀呀,哎呀呀,城外的热闹真惹人羡慕啊,如果城内也能这么热闹就好了。”

    孙秀此时坐着的地方,是赵王府新修建的五层阁楼顶端。即使在立楼成群的洛阳建筑群中,这座九丈阁楼也显得鹤立鸡群,大概也就仅次于魏文帝曹丕修建的百尺楼吧。其中的装饰富丽堂皇,又远非一般人能够想象。

    高楼的栋梁取材自南中的百年杉木,运来的巨木每一根都价值数十金。且所有的门窗都纹有金饰,墙壁上雕刻出各种各样的道教卦象,同时每层楼的大厅里,还挂有历代天师与道君的画像,并且用昂贵的香料涂抹了阁楼的所有角落。其造价之高昂,已经不小于一座城池。

    而为了标榜这一点,因此孙秀又将其称作为万金楼。

    其中最耗费钱财的,便是这最高的第五层。孙秀特意在顶层建造了一座观星台,观星台中央组装了一座小型的浑天仪,并在周遭的地板上画满了黄道星宿,南至牵牛,北至东井,再以《泰始历》为蓝本,又标记以二十四节气,四象神兽各自分布四方,站在中间,如置身苍穹之中。

    在此处扫视洛阳四野,除少部分宫城外,洛阳风光尽收眼底,颇有一股八荒六合尽在掌中的快意。

    老友辛冉就坐在他的身旁,面对孙秀的感慨,他笑着道:“想要城内热闹可不容易,这可是天子脚下,帝王以威宾服四方,放纵庶民们也就算了,士子们怎能也不知礼节呢?”

    “老兄,这话可说得不对。”孙秀饮了一口酒水,笑嘻嘻地说道:“人和人哪有什么区分呢?我们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张真人就说过,除去天子之外,天下万民都是一般无二的。是真君在昏冥中注视着我们,信奉真君的人死后进入仙堂,不信奉的人死后魂飞魄散,无非如此而已。”

    “如果人不能畏惧天道真君,只依靠礼节有什么用呢?一个连鬼神都不惧怕的人,难道会畏惧君主吗?哎呀呀,这就是乱世的由来啊!”

    说到这里,孙秀的神情由嬉笑转为慈悲,他将目光回看到观星台上,扫过在坐的众人,感慨道:

    “我相信在座的诸位,都能理解我的想法。看看现在这个京城吧,母子猜疑,宗亲互忌,外面的民众在欢呼,里面却是一片死寂,这怎么得了啊?”

    说到这里,他的神情又转为开怀,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转而举杯道:

    “还好啊,城内还有我们这群忠臣在,我们在这里热热闹闹的欢聚一堂,就能够拨乱反正。哈,国家也就有救了!万民也就有盼头了!来,诸君,就冲今天群贤俱至,我们干了这一杯!”

    原来,就在已经宵禁的此时此刻,孙秀还在万金楼上召开筵席。高楼之上,可谓宾客如云,只是相比于孙秀的激情洋溢,大部分人的面色或如阴云般低沉,或如处子般紧张。不过,他们还是举杯应和了孙秀这一杯。

    “不要这么拘谨嘛!就像是在家里一样,嗨,难道我们在这个时候相会,不正是说明我们是同道嘛!”

    现场低靡的气氛显然无法阻止孙秀的说笑,他将目光投向右侧的一人,说道:

    “张兄,你说,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应该是忠于天子,还是忠于社稷?”

    他询问的那人膀大腰圆,又一身贵气。原来是前任骑都尉、现任门下通事令史张林。他淡然道:

    “当然是忠于社稷,忠于天地。当年魏武帝以武德统一中原,有大功于天下,即使侵逼汉室,又有何妨呢?一样是后人传颂!同样,宣、景、文三帝,与民生息,宾服四方,取代魏室,也是众望所归!”

    “说得好!我们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