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七章 重返荥阳

第二十七章 重返荥阳

    第二十七章 重返荥阳 (第1/3页)

    时值四月中,刘羡结束了为期接近半年的行县,重返荥阳。

    虽说自一开始,刘羡行县的目的并不单纯,一是为了离开洛阳这个政治漩涡,二是为了考察战场上可能需要注意的地形地势,三是为了在河东确立基础的起事布置。相比之下,行县不过是顺手为之,实际上不过是个借口。

    但结束河东之行后,刘羡重返河南郡,沿路所见,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他不过才离开了短短半年,可这段时间内,京畿的官风恶化,可谓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

    如各类豪强,在家有市集的情况下,不入租税,就已称得上收敛;而去年的秋收,河南各县征税,几乎尽用大尺大斗多征;洛阳禁军到周边乡县欺男霸女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最叫刘羡难以容忍的是,邙山及成皋周遭,竟然再度出现了匪寇,对过往行人大加劫掠,不只是劫财,还有劫奴劫色之恶劣事迹。

    这放在太康与元康年间,本不是什么希奇事。但如今毕竟是新政时间,所谓新硎初试,雷厉风行。刘羡还以为,这些人至少会卖司马冏几分面子,有所收敛。但万万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变本加厉了。

    究其原因,倒也不难理解。一方面,齐王的新政重点在于朝堂,不及于基层,如今连朝堂上的改革都陷入停顿,那自然基层也濒临失控。另一方面,过去一年的京畿大战,使得地方豪族损失颇多,他们亟需用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亏损。

    但刘羡到底不会容忍这种作风,故而此次返程,他有此所见所闻,便毫无放纵的意思,当即就准备进行一番整顿。

    刘羡深知,若不解决体制上的弊病,想要根本上扭转这种官风,基本是不可能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大部分人的反面。但如果杀一儆百,拿一两个大官开刀,仍有可能起到震慑的效果。故而刘羡首先通知刘琨,让他去探听查清这些匪寇的背景。

    结果刘琨很快传信过来,声称这些匪盗中确有背景,其中最为活跃的一支,背后竟是西阳王司马羕。

    前文有述,司马羕是前太宰汝南王司马亮的幼子。因司马亮被冤杀的缘故,朝廷对其多有纵容补偿,如今不过十八岁,已经被加封至郡王,下辖数万户,待遇乃是除武帝诸子外的最高一档。因此,他的幕僚格外有恃无恐,在京畿横行霸道,无人敢制。

    刘羡走访了一番,发现人证几乎遍地都是,于是当即向朝廷通报此事,同时未等回复。他便点出两千河南郡卒,率众包围了司马羕在偃师的别院。别院的私兵还想抵抗,但在当地百姓的指认下,刘羡破门而入,捉拿了盗贼七十余名,赃物四十余车,解救的奴婢多达数百人。

    由于是人赃并获,事实俱在,哪怕司马羕是皇亲国戚,和司马乂、司马冏关系匪浅,想要走关系也来不及了,此时唯有认罪认罚,被免去了朝中的步兵校尉一职。

    此事发生以后,刘羡在京畿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震动。此前他整顿的不过是小鱼小虾,整顿粮价时,也没有和亲王们发生冲突,众人还道他已经转性了。结果此时他竟先拿司马羕立威,还真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事,再联想到是刘羡破获的司马蕤谋反案,士族们顿时回忆起了刘羡过往的赫赫威名,纷纷偃旗息鼓,雌伏做小。

    刘羡以此为契机,再好好地在河南诸县巡查过去,不用他多说什么,往往人还没到,当地的贪官污吏就已经自行挂印辞官,一个多月下来,竟然一连清退了近百名官吏,河南郡几为之一空。

    京畿官员无不怨声载道,私底下称刘羡为“酆鬼”,寓意是阴间派来索命的鬼神。而司马冏得知消息后,也发信过来,要求刘羡稍作收敛。但百姓们对此则大加赞赏,都传唱歌谣说:“甲子劫,奸当道,民如羊。济者何人?安乐子,昭烈孙。”

    不过刘琨也来信劝谏刘羡:“所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世风非一朝能改,官情非一夕能屈,君扬威甚矣!为官之道,重在合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