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三十三章 太安之议

第三十三章 太安之议

    第三十三章 太安之议 (第2/3页)

马,成都王亦会起兵响应,你们有何办法御敌?”

    话音一落地,场面上再次陷入沉默,这次倒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困难,他们确实不知该如何回答。

    按理来说,这个问题,司马冏应该征询司马乂的意见,他是骠骑将军,有都督中外诸军事之权。但司马冏显然没有让他开口的意思,而是将目光投向尚书令王戎,对他道:“濬冲公,您是灭吴名将,您来说说看吧。”

    王戎今年已是七十岁的老人,头发业已全白。他本无意掺和这个话题,可既然被点了将,他也只好努力挺身,拱手道:“大司马,御敌之前,要先庙算,比较敌我双方的兵力,然后再做布置。”

    “河间王声称提兵十万,这必然是假话。征西军司如今有十万兵力不假,可一来,南面巴蜀叛乱,西面的秦州心向朝廷,他不可能举军而动,必然要留下军队防守。以我估算,河间王应该能出七万精卒,两万骑军。”

    “可问题在于……河北会出多少兵马?”

    “征北军司原有军卒十四万,去岁以来,已然接管了冀州。冀州物阜民丰,可征民力高达百万。若稍加扩军,成都王出兵二十万,应是问题不大。”

    “大司马,不知道以您现在手头的兵力,能调用多少人?”

    这个问题非常尖锐,却是不得不面对的。倒齐联军有近三十万,而反观司马冏这一方,实力并没有得到增长,反而有所衰退。

    司马冏讨赵时拥兵四十万,号称百万。兵势虽大,可结果是提前耗尽了征东军司的积蓄。致使此时的粮秣不足以再征调如此多的兵力。

    且这段时间,为平定蜀地叛乱,掌控益州。司马冏令征南军司发兵三万,自大江入蜀平叛,难以回援。同时,令刘沈率领,自关中入蜀的五万大军,也为河间王所挟持。

    所谓此消彼长,司马冏现在能够调用的兵力,恐怕并不足以压倒倒齐联军,甚至稍有劣势。这还是司马冏士卒尚不如联军善战,兵力也尚未调集的前提下。

    其实这些情况,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在座的官僚多也知晓。因此,当王戎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包括司马冏在内,齐王党羽的脸色皆不好看,他们也都不愿回答这个问题。

    董艾还想装腔作势,说道:“以大司马的名望,只要登高一呼,响应何止百万?问这个问题,是想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

    王戎见状,便说:“既如此,大司马派兵平乱便是,又何必要老臣多言呢?”

    他既然闭口不谈,现场就再次陷入沉默。只是这一次,陷入尴尬的,却是司马冏与他的大司马府幕僚了。

    司马冏再度咳嗽了两声,尽可能用平淡的语气说道:“我欲派使者,到北面与成都王说和,我与成都王本是倡义盟友,怎会因为一点河间王的挑拨,就刀兵相见呢?”

    他又道:“你们谁愿前往?”

    沉思片刻后,中书监司马越开口道:“大司马,可能彦辅公最为合适。”

    这确是个最好的人选,吏部尚书乐广不仅是士族领袖,还是司马颖的岳父,他的二女儿乐粲,乃是如今的成都王妃。由他做使者去说和,再合适不过了。

    但上一次征北军司南下,孙秀就曾派乐广前去说和,结果是无功而返,这一次难道会有什么不同吗?想到这一层,一阵阴云就笼罩上在场官员们的心头,

    乐广自是允命,但在此之后,王戎还是难掩对局势的悲观,径直向司马冏发问道:“大司马,若彦辅失败,大司马打算如何应敌?”

    司马冏自是不悦,他说道:“那又如何?不过是提兵对敌罢了。”

    王戎道:“大司马有必胜的把握?”

    司马冏不耐烦道:“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

    王戎接连叩首,继而道:“戎世受晋禄,自宣帝之时,就已跟随晋室,历经五朝,至今已有五十年了。今日之局势,可谓是危如累卵,请恕我说一番难听的肺腑之言。”

    身为最后的竹林七贤,当王戎摆出这样一幅剖心置腹的诚恳神情时,司马冏全然无法回绝,他为了维持自己礼贤下士的形象,哪怕心中不乐意,也只好唯心说道:“濬冲公但说无妨。”

    王戎勉强立直上身,以循循善诱的语气说道:“大司马,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