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四十五章 新朝局

第四十五章 新朝局

    第四十五章 新朝局 (第3/3页)

或同党于河间王,强留在洛阳,无非是出卖您罢了。”

    “既如此,还不如表举他们,让他们离开洛阳,去长安或邺城。这虽说壮大了二王的声势,但至少,洛阳内也少了许多隐患。殿下可借此机会,与二王修好关系,也能得到尊士让贤的声望,如此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此之后,您整练禁军,缓收人心,想要重整山河,也未必不可为。”

    司马乂闻言,顿时大为赞赏,连连夸赞道:“府君之策,堪称绝妙,我得府君,如鱼得水啊!”

    两人当即在宫中敲定表举的人选。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在政变中安抚了外军的王衍。司马乂的政变能够成功,王衍的站台至少有五分功劳,但这也给两人带来了极大的阴影。王衍对禁军的号召力实在太过可怖,他支持谁,谁就能站稳辅政之权,他反复谁,谁就无法立足,故而王衍的存在本身,便是洛阳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为此必须将他迁离洛阳。

    除此之外,对于其余颇有影响力的何绥、裴嵩、荀组、陈眕等名族高士,刘羡也建议将其迁出洛阳。但这涉及到的世家大族实在太多,对于这部分人选,司马乂还是心有犹豫,他和刘羡商议许久,把一些和王衍明显交好的人挑了出来,但还是保留了一部分。

    刘羡又建议司马乂重用乐广与嵇绍,这两人德高望重,正好可以填补王衍离开后的空缺。司马乂对此表示认可,但相应地,他认为也要提拔一批宗室。如在政变中支持自己的东海王司马越、琅琊王司马睿、吴王司马晏,以及豫章王司马炽等等。

    这涉及到宗王间的家事,刘羡自然不好插口,但凭心而论,刘羡是看不上这些宗室的。天下之所以乱成这个地步,不就是诸王能力平平,又想争权夺利吗?让他们占据重位,旁人又无法指责,反而成了不稳定因素。只是这都是不能说出来的话,刘羡也知道司马乂不爱听。

    等两人议论完,差不多就亥时两刻了。司马乂初步解决了一些烦恼,心情也愉悦了不少,他对刘羡笑道:“和府君谈话,真是如饮佳酿,恍然间,竟然是这个时间了。”

    “天色已晚,府君回府也晚了,不妨就在宫中歇息吧。”

    刘羡正要推辞,司马乂摆摆手,道:“从今以后,你还要经常往来宫中,早些习惯吧。”

    “殿下的意思是……”

    司马乂从桌案上抽出一封青纸诏,递给刘羡,刘羡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道:“司隶校尉刘羡,忠亮笃诚,才兼内外,明于治化,德堪楷模,为表忠孝,其以羡为侍中,持节,开府仪同三司,领卫将军,兼司隶校尉之职。”

    刘羡读完,大为震惊,他虽然知道自己能够得到封赏,没想到竟一步升天,走到了这一步。

    所谓开府仪同三司,就是刘羡的品秩已经等同三公;持节,指代行皇权,有调兵专杀之权,郡守以下的官员,刘羡可以不问而斩;而卫将军,便是统领宫中禁军的最高将领,在军官体系中,仅次于骠骑将军与大将军。

    放眼天下,不论实权,单论名位,还排在刘羡头上的宗王,恐怕只剩下出镇地方的那几位了。而刘羡今年才三十一岁,还出生于二王三恪,简直是不可思议。

    司马乂拱手道:“宫中的事,我交给别人不放心,恐怕还是只能由府君来负责。也请府君尽心竭力,不要令我失望。”

    刘羡肃然道:“敢不从命。”

    告别司马乂后,刘羡深吸了一口气,令自己放松心情。正月里空气寒冷,他干脆就近前往门下省,找了间供侍中休息的厢房,就在床榻上和衣躺下。

    他本想早点入睡,但如此巨大的升迁,难免让刘羡有些兴奋。翻来覆去地辗转了好几回,反而更有精神了。

    借着火盆的余光,刘羡瞥见桌案上有樗蒲,顿时想到了政变前和祖逖争卢的赌约来,他便干脆坐了起来,在榻上一个人掷圆木,想看看以自己现在的运气,能不能掷出一个卢来。

    不料刚玩了两把,门外忽然有人敲门,问道:“刘府君在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