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离洛阳 (第2/3页)
,所有人都在背井离乡,无论人愿不愿意,都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祥和的岁月中去。即使许多年以后,人们能够削平纷争,开辟和平,创造出一个新的治世,那也不属于人们曾经拥有的记忆了。
就像董卓烧毁的那座洛阳城一样,在大火熄灭的时候,两汉的洛阳城彻底消失了,在废墟中建立起来的魏晋洛阳城,只有外墙还能看见往昔的影子,但内里已经彻底改变了,再无法回复到从前。
如今的洛阳,不过是在重复着同样的命运。
再回到洛阳时,肉眼可见地,这座城池已经空旷了许多。而随着人群的离去,可以看到,城郊到处都是洛阳大火时烧坏的废墟,由于内里所有可用的东西都被搬走了,废墟只剩下倾颓的墙圮,好似失去血肉的骨架。
而从东郊入城的路上,大家也不难发现,在这些随处可见的废墟之中,竟也包括原安乐公府与松滋公府。烧黑的树木如老人的手掌般朝向天空,整个房屋也随栋梁的毁坏而倒塌在地,屋瓦为此碎成了一片片,好似一地鱼鳞。
看到这一幕,即使是刘羡也感到心情沉重。他深刻地明白,在这片曾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将再也看不见儿时盛开的桃花与桂花了。
入城以后没多久,李盛便带人前来迎接刘羡,并对他说:“主公,祖司空派人和我们说,请您回来后,再去见他一趟,有要事要商议。”
“哦,我知道了。”刘羡知道祖逖的用意,应该是涉及兵力之间的交接,处理完这最后一个问题,刘羡就可以正式离开洛阳了。
故而他问李盛道:“我走的这几日,你们东西都收拾好了么?”
“已经全部收拾完毕,大家现在都做好准备,就等您一声令下了。”
李盛的脸上带着少见的笑意,毕竟他与刘羡不同,李盛是蜀人。自从到夏阳投奔刘羡以后,他已经背井离乡了差不多十三年,从来没有回去过,而这一次,该轮到他回家了。
看见李盛的笑容,刘羡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他点点头道:“好吧,你们稍等片刻,我去去便回。”说罢,当即策马再入皇宫。
与前几日相比,皇宫此时也冷清了不少。许多宫卫都撤走了,宫道上也不见往年中长盛不衰的灯笼,多是一些宦官们在搬运箱子,里面塞着满满当当的文书与细软,因为太久没有拿出来晒,隐隐透有一股发霉的味道。而在一位小黄门的引领下,刘羡逐渐走到千秋门前,陵云台下,只见祖逖正立于一片海棠花园中,静静地观赏眼前紫红的花苞。
祖逖此时换了一身锦袍,腰间挂着把短刀,以及表明身份的紫绶金印。他听见背后传来脚步声,回头看了一眼后,便又把头撤回来,等刘羡走到他身边时,他才开口道:
“准备什么时候走?”
“和你谈完,若没有什么意外,明天就走。”
祖逖点点头,又问:“你准备带走多少人?”
“关西来的那些人,我要带走,再加上我自己的松滋营,还有我的那些幕僚们,不再需要别人了。”
祖逖微微吃惊,因为这相当于把所有的禁军兵力都留给了自己,这是一份很大的人情。而这么说来,刘羡只能率五六千人去关西,基本相当于从头来过了。
而刘羡却看得很开,他知道远离家乡的苦楚,若非与自己生死与共的死士,将这些禁军士卒带过去,多半也没有战斗力,没有必要强求。
祖逖却道是自己亏欠了他,不免担心地问:“你若去了西边,还要接着与西军斗,有胜算吗?”
“我自有自己的打算。”
“好吧,那你要当心。”祖逖紧接着向他透露了一个消息:“这几天,我本欲伺机拿下苟晞。可他太机灵,我还在调派人手,他就提前发觉了。”
“他跑了?”
“是啊,他抛弃了军队,只带了十几名亲信西走,应该是投奔到张方军中了。”
苟晞去投奔张方了?这则讯息令刘羡微微皱眉,但很快又展颜笑道:“小问题罢了,我应付得了。倒是你,能不能应付过来?”
祖逖闻言,握刀佯怒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