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九章 关陇新星

第九章 关陇新星

    第九章 关陇新星 (第3/3页)

出之处。

    司马颙有些奇怪,私底下问阎鼎,到底为何要招揽这么一个人。阎鼎介绍说:“殿下,赵染确实不善言辞,但他有一双好眼睛,百步之内,可谓纤毫毕现,再配上他一手好射术,可谓是箭无虚发,指哪射哪,是武功县第一的神射手。”

    说罢,他当即劝赵染小露一手。

    此时已是暮春,后院杨柳飘飘,绿丝如雨,在百步外看去,好似一切都笼罩在纱雾之中。而赵染进入后院后,随意瞟了一眼周遭,然后手指左起第四棵柳树的一根枝条说:“我要射落它右边倒数的第八片叶子。”说罢,他拿起河间王的长弓,试了试手感,在众人还没准备之间,赵染拿起一根雕羽猎箭,信手拉弓射出。

    箭声一闪而逝,等众人反应过来,围上前细看,发现这一箭不偏不倚地命中了那颗柳树。再看方才赵染指定的枝条,从下往上数,数到八时,枝条的右侧正好少了一片长叶。

    世上竟有这等目力?这等箭术?众人看罢,无不甘拜下风,甚至有几名武人朝赵染叩拜,感慨道:“养由基再世!吕奉先再世!”

    司马颙自也喜笑颜开,问阎鼎道:“如此人才,确实难得啊!辅臣,你说他颇有名声,我怎么从未听过?”

    阎鼎低声道:“殿下,赵染他虽有才能,但性情狭窄,极为记仇。一旦有人与他交恶,便会为其疯狂报复,不死不休。所以士人之中,他人缘极坏,您要用他,记得一定要多多宽宥。”

    河间王自是百般应允,笑道:“卿之所言,我牢记在心。”于是任命赵染为骑都尉,统领八千余人。

    而第三位来到陕县的,则是一位年轻人。

    这年轻人大概不到二十岁,但仪表堂堂,器宇不凡,典型士家贵胄的样子。可举止之中,却又与那些士人不同,全然没有年轻人的稚气与虚浮,反而异常沉稳,自有一股堂皇正气。若不是他言谈中还富有几分激情,面容也不够老成,很容易让人误判他的年纪。

    这次不用阎鼎帮忙做介绍了,年轻人郑重地向河间王行大礼,而后自我介绍道:“在下贾疋贾彦度,家在武威姑臧,乃曹魏寿乡肃侯之后也,在此见过殿下。”

    曹魏寿乡肃侯,便是赫赫有名的三国毒士贾诩。而这位名叫贾疋的年轻人,正是贾诩的嫡传曾孙。

    司马颙一时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这其中固然有贾诩威名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眼前青年的行为风范。在这个礼乐废弃的年代,人们以谈玄为风尚,对于传统的礼仪,早已不怎么遵守了,能有其型,就已经不错了。可这位贾诩曾孙,却格外与众不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契合于汉礼。加上他言笑恬然,风采卓约,真是让河间王拘谨到了极点,连手脚都不知该放在哪里了。

    河间王其实也早就听说过贾疋的名字。近几年来,关西士人中风传有这样一个说法,说陇头流水后浪高,二张不如一贾。这个二张,指的是张光与张辅,一贾,指的便是贾疋。只是因其太过年轻,司马颙又以士人浮夸,并不怎么相信。如今乍一征辟,他才知所言非虚。

    司马颙问贾疋,想要平定刘羡,该从何做起。贾疋略一思考,便回答道:“殿下,刘羡当世英雄,名重天下,与其杀之,不如用之。殿下何妨招降于他,许之以并州,他必欣然北上,为国戍边。如此一来,殿下无北地之忧,南定巴蜀、西收戎夷,扼关而望山东。只待山东大乱,择一上将出中原,先平河北,再定江东,何愁大业不成?”

    虽然贾疋前半段招降刘羡的建议,司马颙并不满意,但后半段关于山东的建议,却与李含不谋而合。司马颙不禁心生欣赏。但见贾疋如此年轻,他又怀有几分妒忌,继而胸中生出了几分杀意:这样有才又有家世的年轻人,长大了还得了?!

    但河间王到底忍了下来,他知道,想要彻底稳固关西的统治,少不了武威贾氏的支持。于是便展露出欣慰的笑意,行云流水般转身,对身侧的阎鼎夸赞道:“好啊台臣,我今日才知道,关陇俊彦如林啊!有你们这些人才辅佐,何愁晋室不兴,大业不成?”

    说罢,他授予贾疋平西军司一职,参与征西军司内的种种事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