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新地产项目 (求订阅) (第3/3页)
更少的钱做更大的事,才是最好的。
于是,他看了一眼老人身后的晚辈,说道:“岑老,你应该儿孙满堂吧?”
岑老一愣,回道:“自然是”
陈光良笑着说道:“这就对了,我向你租赁二十年的土地,你每年都可以收租2200大洋;更重要的是,我会在上面建三十幢左右的砖木机构三层楼,二十年后,我不租你的土地,这些房子都是你们家族的,到时候你的子女,甚至是孙女都已经吃穿不愁了!”
岑老惊讶的说道:“还有这种好事?”
说完,他看向王左义。
作为这一带的掮客,王左义还是有些名望的。
王左义马上解释起来,说道:“当然是租土地划算啊,其实陈老板正在建的‘幸福家园’也是租的土地,业主是金子大王王伯元所以,您这幅土地若是出租,绝对是对子孙的福报。反倒是你一次性卖出去,他们拿着25000大洋,这万一要是几年花光呢?”
事前陈光良就已经和他沟通好,介绍‘租地’,但佣金给他算‘买地’的。
岑老马上心动起来,最后说道:“那我回去和家人商量下!”
陈光良绅士的说道:“应该的”
可以说。
‘租地造房,分室出售,到期还本,屋归地主’简直就是一个BUG,绝对是‘四赢’的局面。
地皮业主、合作银行、地产开发商、住宅业主,都是赚的。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合理调动资金’的步骤。
当然站着陈光良的角度来看,再过二十年时间,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一、住宅业主的本金,已经严重贬值,退还的本金很不值钱了!
二、地皮业主或其后人,如果还健在的话,收租不了几年,就得被人分走。
所以说,最终真正获利的,还是‘空手套白狼’的长江地产公司,先获得一笔差不多总资金的10%‘建筑利润’,然后每年还能继续收租。
回到长江地产的写字间。
这里以前是售楼处,如今被用作长江地产的写字间。
因为一开始,这个建筑物就建立在大门的位置,所以暂时不用拆除,足够长江地产办公半年时间左右。
而如今的长江地产,一共已经有五个职员,分别是会计师郭德明、建筑设计师陆元台、财务吴新河、助理建筑师严宽、文员梁孟起,都接受过至少高等中学的教育程度,其中三个更是大学或专科学校的教育水平。
“德明、元台,就愚园路那块乱坟岗地皮,差不多要被我们租下了,你们带人先去测量一下,准备做预算。”
幸福家园这个项目的预算,一开始还是外聘做的,花了足足六百大洋。如今长江地产有自己的会计师和建筑师,自然不需要外聘了。
郭德明和陆元台一喜,纷纷点头。
“老板,还是准备建新式里弄么?”
“对,我们要快速打响第二炮。”
陈光良想过,他的这种模式,怕是很快有不少地产商进行模仿(预计明年是高峰),但这种客户群体——中产阶层是有限的,后面的销售未必那么顺畅。
所以,今年如果能两个项目,算是不错;若是能做到三个项目,那真是运气太好了。
说实话,愚园路真是一个宝藏,如今被陈光良挖到了而已,其它计划就不好说了。
而这第二个项目,预计可以建35幢洋房,再加一幢带小花园的别墅(自住);这一次,要更加充分利用土地。
“好,我们明白了!”
陈光良点点头,随后在办公室里待了一会,又去工地上视察去了。
他一直在学习建筑知识,如今也算是半个‘老行尊’,建筑材料的价格、渠道之类的,已经是熟门熟路。
当然,这也得力于他穿越后的超强记忆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