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97章 地产强人

第97章 地产强人

    第97章 地产强人 (第3/3页)

着大赚一笔的,可是在一年后,淞沪战争爆发与世界经济危机波及让大陆商场亏损严重。大概数年后,大陆银行没办法只能低价售卖给哈同洋行,还要赔付现金30万元。(在大陆银行投资房地产的这个项目上,谈荔孙不仅白送了一栋大楼,还贴了30万,总损失百万元的巨额)。

    充分说明两件事:第一,世界经济危机要在1931年后才影响到华夏;第二,第一次淞沪战争影响很大,不仅毁灭了闸北,更让沪市地产蒙上一层阴影。

    ‘幸福家园’项目在短短的两个多月,为陈光良带来很大的荣誉,报纸也时不时报道这个项目的模式,虽然还不足够的详细,但通过‘分室出售、到期还本’这八个字,还是让很多地产商开始学习起来。

    更有报纸报道出,这幅土地实际上是租赁的,而所谓的长江地产,不过是一个年轻人找了一个会计师、一个建筑师,三人仅拿出1000大洋,便完成了这个项目。

    一时间,不仅是‘幸福家园’成为沪市地产商学习的对象,就是陈光良本人也开始被很多人熟知。

    这不。

    陈光良本打算将愚园路的新地产项目,和沪市商业储蓄银行合作,所以联络了老朋友李寿民;结果李寿民做不了主,便直接向沪市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汇报。

    结果就是,陈光甫要亲自和陈光良会面。

    要知道,陈光甫可是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中国的摩根’,又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为光头筹募军饷。

    双方是在沪市商业储蓄银行的总经理办公室里会面。

    甫一见面,陈光甫就打趣道:“我是以字行世(字光甫,名陈辉德,外号阿德哥),但我们前面两个字是一样的,不过我怕是足足大你二十多岁吧?”

    陈光良随即回道:“我是1910年2月生的”

    陈光甫愣住,随后说道:“才十八岁?”

    由于平常陈光良打扮较为成熟,给人的感觉是二十岁出头的样子,所以陈光甫才如今惊讶。

    “嗯,出生社会较早,14岁来沪市讨生活!”

    陈光甫马上关心的问道:“你读过几年书?”

    陈光良回道:“三年私塾,不过后来一直有自学,能用英语交流。”

    这种事情就是也好拿出来‘炫耀’,因为才不能给人看轻。

    陈光甫顿时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并说道:“我其实一开始也就是读了几年的私塾,便去一家报关行(洋行)当学徒,刻苦学习英文,后考入汉口邮政局。会后留学美国,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1909年毕业后即回国。这充分说明一件事,只要肯上进,总是能有机会学习的。”

    陈光良点点头,他实际上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只不过是前世的大学生,更何况还多那么多年的见识和阅历,比这个时代的成功商人丝毫不输。

    虽然说不能小看‘古人’,但更不要小看一个‘现代人’。

    聊完私事后,陈光浦便询问道:“关于‘幸福家园’的地产项目,我是有研究的,不过肯定还不算全面。不如你详细给我讲一遍,这个合作模式,如何?”

    “当然”

    随即,陈光良将十六字真言‘租地造房,分室出售,到期还本,屋归地主’详细的讲解出来。

    “啪啪.绝了,你这一下算是将地产盘活了。”

    原本,拥有地皮的业主只是‘纯投资地皮’,即将考虑将地皮‘高价时出售’、‘租给工厂或企业’,但实际上大多数地皮都是长期空置。

    而地产商方面,一边需要寻找有前景的地皮,斥资买下来,一边还得筹集庞大的建筑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房屋购置契税’在5~9%左右,相当的高;但租房的却不需要交税,但房东要交税。

    所以,地产商开发的项目,都是用于出租,鲜有拿出来出售的。

    ‘幸福家园’也是‘出租性质’,不涉及产权的交割,所以不需要缴纳‘契税’。

    陈光良趁机说道:“所以我又寻觅到愚园路的一幅12亩地皮,打算兴建39幢洋房的新式里弄,想让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来作为我们的‘担保人’”

    这个担保,对银行来说也没有风险,虽然一开始地产商会将业主的‘本金’抽走一部分,但实质上抽走的资金是用于建筑部分;一旦发生意外,银行可以将建筑收回,用于担保部分。

    更何况本质上,业主的资金是存入地产商的账户,是地产商的钱。

    陈光甫最后很爽快的答应,说道:“可行,这个项目就我们上海储蓄商业银行来为你们做担保。就像你说的一样,我们不仅多了一笔存款,也会得到一些中产阶层的青睐,双赢嘛!”

    当上百名业主存入金钱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账户上后,后期就会对这家银行了解,自然为继续合作打下基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