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工厂动工 (第3/3页)
光良笑道:“借不起了,现在牌照那么贵,我都觉得不划算了。”
众人各有算盘,有人说牌照还有上涨潜力,有人说回报率还是不错的,也有人感叹牌照确实高。
期间,顾竹轩也是给了周兴高一个大礼——100大洋的随礼,似乎在有意挑拨周兴高和陈光良的关系。
殊不知,顾竹轩的这种手段,根本笼络不到人心。
陈光良一向笼络人心的手段,从不简单的是给钱,还有其它方面的人文关怀;更不要说,周兴高还欠陈光良两条命呢!
翌日。
‘维他奶’工厂开始动工,陈光良参加了奠基仪式。
不过这次工厂奠基,陈光良比较低调,毕竟‘维他奶’要保持低调研发,明年一举占领沪市。
整个工厂一共两层楼,一层楼2300平方米,总计4600平米的楼面建筑。
当前沪市都采用的一层工厂,主要是考虑成本问题、建筑结构的问题,同样陈光良也是考虑到成本问题,安全问题。
首先工厂必须设在租界(愚园路算租界),这样可以坚持到40年代初;其次要尽可能的少占地皮,因为后面地皮很值钱。
基于此,陈光良才决定建两层的工厂。
“元台,工期很重要,建筑安全也很重要,所以你一定要看好这个项目!”
陆元台点点头,说道:“老板放心,承重绝对没有问题,我们主体结构都是钢筋水泥工期上,六个月时间准时交付。”
多层工厂在后世再正常不过,如今则还算稀奇,但实际上技术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看着开始动工的‘维他奶’工厂,陈光良心里盘算着一些事情。
‘豆奶’的研发,对他来说问题不大,工厂建好后,还得需要安装设备和调试,一番下来,估计得明年的四五月左右推向市场了。
比‘同昌车行制造厂’比快不少,毕竟工厂不一样大,而且同昌车行制造厂还准备自己生产一些零部件。
而‘维他奶’工厂的总计投资,预期将是6万大洋,产量最高可达每天1万瓶以上。
陈光良最近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沪市的人口有430万人,如果能全面推广‘维他奶’,那么每日销量可以保证在3~5万瓶。这还不算周边的城市,包括杭州、苏州等,都是可以辐射到的区域。
当然,这个年代的消费水平毕竟低,‘维他奶’走入普通家庭就比较困难,但如果营销得当,还是能最大限度得到销量的。
而推广这个生意,最重要的是抓住人们的心理,打出‘华夏人自己的牛奶’,宣扬‘豆奶各种的优势’,这些都是很要的突破口。
对于营销来说,陈光良再擅长不过,届时只要稍微略施小计,很多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老婆的肤美貌白,男人的身体强壮,都有不得不买单的理由。
至于口味,其实豆奶远比可口更让人适应,更不要说说,这个时代的人口味,是很淡的,远不像后世的人口味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