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办报 (第3/3页)
失算我头上,再说我一向喜欢投资报业,这个新报纸你替我算是打入进去。”
“多谢杜先生”
洪雁宾没有推辞。
两人聊了一阵,杜月笙很好奇陈光良如何扭转局面,所以让洪雁宾要常向他报告一下,看看是否真有那么神奇的人。
当然,若是办报失败,说明陈光良只是一个运气使然的人,并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而且还喜欢吹牛。
三天后。
在两位律师的见证下,东方报社正式成立。
陈光良出资3.5万大洋,占股70%;洪雁宾和黄春荪以《商报》入伙,占股30%。
随后。
在会议室里,陈光良召集所有的管理层,包括洪雁宾、黄春荪在内,进行大刀阔虎的改革。
他首先开口说道:“张主编,在新的报纸《东方日报》没有创刊前,《商报》继续发现,报社不得人心浮躁,我们是焕然一新,不是倒闭。”
主编张静庐连忙说道:“没问题,总经理!”
连洪雁宾、黄春荪这样的人物,如今都甘心为副手,他自然不会跳出来反对什么。
陈光良点点头,随即说道:“《东方日报》依旧会聘请大家,但以我们现在的人手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招募新的人才加盟,大家安心就行。”
众人吃了定心丸,新东家没有过河拆桥的打算。
接下来,陈光良开始说道:
“《东方日报》依旧是出四张纸,但我们要逐步采用文摘文的方式,来改善报纸的布局。就是文章短小,栏目众多,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年龄读者的口味。”
“正刊的特点要是:大量采写社会新闻,以吸引读者,时效快,报道面广,特别是本地新闻。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招募20~50名的记者。”
“副刊的特点是:刊登上海新闻界、文艺界名家的文章;邀请懂赛马、懂赛狗的人,来撰写马经、狗经;邀请武侠家,来连载。”
马经、狗经、连载,都只是一开始‘拉人气’的手段。
只要《东方日报》有足够的销量和人气,那么社会名家自然原因撰稿给他们。
张静庐提出疑问道:“这种报纸该如何定位?”
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毕竟现在市场普遍流行进步报纸,发表一些进步文章。
陈光良当即说道:“大众报。我们不参加政治,作为报业人,应该本着公正的态度,但是人就不能保证不带主观思维去评价一件事,所以我们先确定《东方日报》的风格,那就是‘不做裁判’,只报道事情的自身,不要去下结论。”
一个个任务安排下,《东方日报》整体思路,大家总算明白了!
原来《商报》的内容也要,但要压缩文章,采取‘文摘文’的方式,比如原来1000字的新闻,现在可能只有500字新闻。
这样的结果就是,客户看得通俗易懂,报纸内容又丰富多彩。
新空出来的版面,则是由‘时事新闻’补上,招募大量的新记者,多搜集本地新闻;当然全国的新闻也有各种方式获得,可以从《申报》和《新闻报》暗购(这玩意口述就能传播)。
还特别增加了马经、狗经、武侠、八卦新闻,以此来增加报纸的娱乐性。
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将在《东方日报》上出现。
最近一段时间,陈光良要将一半的精力,都放在《东方日报》上面。
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例如面试写的、写狗经的、写马经的。
除此之外,陈光良还会亲自教学——编辑该如何撰写新闻。首先是标题一定要有吸引力,后世俗称‘标题党’;其次是内容要简洁、通俗,这样看报的人不费劲;最后是多一些劲爆的新闻,哪怕是涉黒涉簧,当然敏感人物和事情不要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