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东方日报》创刊 (第3/3页)
天下事,阮玲玉的丈夫原来是个二世祖,靠阮玲玉拍戏养活。”
东方报社的记者汪春华已经跟踪阮玲玉一段时间,甚至都已经拍摄到同居的照片,故这个新闻还配上了照片。
“老板,什么阮玲玉有丈夫?”
“新报《东方日报》有讲”
“那来一份”
为了《东方日报》能一炮而红,陈光良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阮玲玉的八卦只是一个,《蜀山剑侠》也是一个、马经狗经又是一个;当然,其它主要是诸多‘文摘文’的新闻,非常的全面,涉及方面广。
甚至,陈光良还用笔名刊登了一片‘商业文章’,即关于沪市地产的新闻,文章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得出结论,今年沪市的地产、地皮将更加火热。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还有就是陈光良也想继续炒高地皮和地产,虽然他的影响力有限。
另外一边。
今天长江车行上白班的人力车夫,都领到四五份《东方日报》,他们也将进行网格式的推销。若是全部卖出,他们也能收入一毛,也算是意外之财。
傍晚。
陈光良、洪雁宾、黄春荪、张静庐等管理层,都在等待着市场部的反馈。
送是送出去三万份了,但小贩手中的报纸到底有没有卖完呢?
所以,大家都很关心效果如何。
“陈经理通过我们的调查反馈,从30个摊贩那里得出的结论,我们的报纸已经全部售罄,没有浪费一张。甚至,从下午开始,就有摊贩向我们市场部和发行部的人打听,能不能追加报纸。”
三十个摊贩,遍布在沪市的各个区域,东方报社通过市场部的实地调查,再通过公用电话打到总部汇报情况。
陈光良等人露出了笑容,这个结果就意味着,他们《东方日报》的销量是实打实的30000份,因为到报贩那里的价格,他就是市场价。
“张主编,明天报纸的销量新闻,已经印上去了吧?”
“对,我们印的是《东方日报》创刊首日告捷,销量突破五万份。”
众人都佩服的看着陈光良,明明就送出去三万份,但人家偏偏坚持说销量突破五万份。
大家仔细一想,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商业手段——人都是从众心理,听到《东方日报》那么好,岂有不买一份尝尝鲜的道理?
接下来,黄春荪说道:“从明天开始,我们可以接十天后的广告了,相信广告费能让我们略有盈利!”
“嗯,就按稳定三万份的销量招商。”
“对,这样避免有纠纷。”
办报纸,不敢说赚多少钱。
哪怕是申报8张纸,日销14万份,一年也就赚十几万大洋。
如今《东方日报》4张纸,日销3万份的话,估计还没得赚。
首先是四张纸的成本就已经0.4角,而如果批发给报贩,价格只有0.16角(0.25*0.65);相当于,每印一张《东方日报》,东方报社就亏算0.24角,三万份就得亏720大洋。
而这720大洋,就得靠广告费来赚,一则小广告的一天广告费在30大洋以上(这个年代报纸的广告很多)。
当然,《东方日报》的零售价0.25角,价格是故意调低的;等销量稳定,便会涨价至0.3角以上。
整体来说,搞不好上半年都一分钱赚不了!
但只要销量上去,有的是办法赚钱。
“好,《东方日报》首日大捷,晚一点我们一起吃个晚饭,我请客。”
“哈哈”
几名股东纷纷喜笑颜开!
目前来看,《东方日报》是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