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初到杜公馆 (第2/3页)
,所以他肯定会守法,不会和政府作对。
更何况,只是派驻专员,又不是干涉报社经营。
《东方日报》本来也不会学《申报》去做反~政府的事情,所以陈光良已经做好准备。
杜月笙鼓掌道:“好,年轻人聪明,不像《申报》的史量才,早晚要吃大亏。”
不愧是总司令的‘忠实狗腿’,后世总司令被张学良绑架时,更是公开说要替总司令做人质,也不想想你一个流氓也配!
随后,杜月笙直接说道:“听说你打算让东方报社从银行借款三万大洋,以供后续的发展。这样,也不要去银行借了,我杜公馆借给你们3万大洋,钱我拿给雁宾了。”
说完,杜月笙看着陈光良,似乎是在试探。
相当于拿下这笔钱,他杜月笙的手也相当于插进东方报社里,毕竟洪雁宾是他的得意门徒。
陈光良都不需要犹豫,便说道:“好呀,早知道杜先生急公好义,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哈哈,我最欣赏的也是你们有本事的人,以后多来杜公馆走动。”
“好”
不拜入青门,是陈光良不想身上惹一身骚,但正常的交际,他却没有那种清高。
此次杜月笙之所以如此欣赏他,想必也是从洪雁宾那里听到他的一些手段,拉拢是很正常的。
毕竟《东方日报》如果后面能稳定在三万销量,那陈光良也算是拥有一个舌候;如果再加上他地产商的身份,怎么也算是沪市小有名气起来。
得到杜月笙的‘资助’后,陈光良当即安排东方报社去北平、武汉建立新闻点。
人才自然是有的,不说原来的《商报》都保留了行政机构,就是最近两个月也招募了不少记者、编辑等人才。
一开始,是往这两个城市,各派出三名记者。
虽然不多,但他们主要任务是建立新闻点,还会招募当地的记者加盟。
而且,这个新闻点可以从当地电讯社购买第一手的消息,快速的打开市场。
待新闻点稳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派编辑过去,筹备当地印刷,当地发行。
这一步是肯定要派老练的编辑过去,因为《东方日报》的新闻编辑,讲究是很多的,没有陈光良的亲自培训,根本不可能做得好。
“洪协理,你最近有没有空,要不要把这两个事负责一下?”会议上,陈光良询问洪雁宾道。
派出去的是属下,高层总得去当地视察一下。
陈光良肯定没空离开沪市的,也不可能离开沪市的,他连租界都极少出。
黄春荪目前负责总部的很多事情,是陈光良最器重的报社人才,很多事情离不开他。
洪雁宾闻言后,说道:“跑两趟的时间总是有的,陈经理就委派我监督好啦!”
陈光良客气的说道:“那就有劳,也不需要你在那边很久,就去看看即可,毕竟具体有下面的人去做。”
“好”
这也是放权的一次机会,毕竟去当地监督,也相当于是洪雁宾培养自己的势力机会。
原本对于洪雁宾,陈光良也没有防备,大方的安排他一些事情,主要是东方报社对外的一些公关活动。
本来,《东方日报》只是提升陈光良身份的一个工具,所以哪怕是以后有强人想要,只要价格不错,他也可以转让。
当然他最希望的是,一直保留《东方日报》,而且既不能让《东方日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