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41章 欢迎打官司

第141章 欢迎打官司

    第141章 欢迎打官司 (第1/3页)

    这天,陈光良带着郭德明来到一家律师事务馆,并见到了沪市的知名律师吴凯声。

    吴凯声在1924年在法国里昂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26年归国,吴凯声为开业律师,成为上海法租界第一个用英语、法语辩护的华夏律师。

    1927年又开始从政,如今担任外交部、中央银行的法律顾问,仍在上海执行律师事务。

    “吴律师,久仰大名!”陈光良见面便客气的伸出手,招呼道。

    实际上,吴凯声的名气还没有达到顶峰,后世他还出任过民国外交部的瑞典公使之类的官员,回到沪市后成立最大的律师馆,自己担任明星电影公司法律顾问以及胡蝶等著名演员的私人法律顾问,他的名字不断随明星的绯闻、离异之类案件而见诸媒体,而名气逐渐达到顶峰。

    吴凯声出生1900年,如今也才29岁,也算年轻有为。

    但当他看到如今声名鹊起的‘地产新贵’、‘报业大亨’陈光良,居然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19),就更加的惊讶了!

    “陈老板才是威名远扬,你最近可是风头无俩!”

    双方都是一番客气后,随后在沙发上坐下,有助理为大家泡茶。

    陈光良幽默的说道:“吴律师可以计时了”

    吴凯声一愣,随即恍然笑道:“陈老板可真是风趣幽默,就是不知道陈老板觉得我该怎么计时收费?”

    陈光良笑道:“我觉得两小时一个大黄鱼(312.5克黄金)总是值的,毕竟你懂法语、英语,又有不错的案例代表!”

    “哈哈”吴凯声爽朗的说道:“承蒙阁下看得起,不过我收费可没有这么贵。倒是忘了,陈老板是为何而来?”

    不管怎么说,他已经新生好感。

    毕竟他现在的身价,还没有如此高,回国才三年时间,名声是要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陈光良也不再废话,律师费多高他都出得起,便主动说道:“吴律师,目前沪市的房子是按幢买卖,地税和房税也是按幢收取。我是想问一下,能不能将房屋买卖按层来交易,这里面有没有违法?”

    有没有违法是关键!

    倘若没有相关的律师来保驾护航,又没有得到房屋署或土地署的认可,就公然按层买卖,怕是要吃官司的。

    长江地产前面三个项目,业主只是拿的‘租赁权’,而非‘产权’,所以不存在问题。

    吴凯声闻言后,理所当然的说道:“房子当然不能按层买卖,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幢楼,只发一张房契,政府按照这个房契收取地税、房税。”

    这是正常人的反应!

    陈光良说道:“那比如一幢楼有三层,只需要房屋署在发房契的时候,标注占1/3房权,颁发三本房契,一层一个业主,事情不久可以解决了嘛?这样一来,一些中层阶级的购房压力大减,政府亦没有吃亏,此举应该是可以考虑的。”

    吴凯声这下认真起来,再也不敢理所当然了!

    他了解过陈光良,知道其在去年凭借‘租地造房,分室出售,到期还本,屋归地主’这个创新模式下,修建了上百幢洋楼。

    地税,既然能分割成按‘幢’收取,例如法国开发商的‘步高里’总计78幢楼;那么,同样也可以分割成按‘层’收取。

    房税,那就更简单了,只需要分割一层而已,毕竟现在沪市不太可能按‘单元’出售。

    “陈老板的话倒是有些道理,房屋如果能分层出售,对整个社会是一件好事,这样房屋不可能集中在巨商手里,也加快了地产的发展;另外一方面,这里面违不违法,我需要先查阅一些法律资料,我相信是没有具体的条款。那么最后就是,去政府的职能部门进行咨询,是否能按层颁发房契,其它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就是如此,那麻烦吴律师帮我们公司解决这样的麻烦,律师费不是问题。”

    吴凯声笑道:“这事我也非常感兴趣,觉得如果真能成功,对我也有一定的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