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大萧条来了 (第3/3页)
赚的全部利润了,这个年轻人还真敢孤掷一注。
陈光良笑道:“放心吧,美国那边很快就会传回消息,他们的股市已经支撑不住了。那么就说明,我的初步推测是对的,接下来整体发展方向,就不会错了!”
严智多点点头,不管事情真假,但人家分析的是头头是道,让自己都分析不出这些玩意来,说明陈光良至少有很高的国际视野和商业水平。
随后,两人和一众管理层和职员开了个会议,商讨下个月的期货动作。
严智多还指点大家道:“炒标金期货,我们的目标相对小一点,主要是买卖手的动作要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家明白了没有?”
严家是开钱庄的,对炒标金自然不陌生,虽然现在已经不怎么炒了!
胡金顺带头说道:“明白”
眼见技术性的问题讲明白了,陈光良接着说道:“炒期货上,大方向有我来掌控,细节则需要你们要做。接下来我们是要长期做多,决不能动摇这个大趋势。倘若亏本,那是我的问题;倘若赚钱,我会拿出3%作为大家的分红。你们别小看这笔钱,他可能总数会会有上十万大洋,按照我的心里预期的话。”
众人顿时激动起来,毕竟陈光良的事迹他们听说过,这次还真是跟对老板了!
随后,陈光良安排了大家的各自岗位,交易所的买卖手、电话员总计是六个人,办公室这边又有六个人,这还不算陈光良安排的持枪保镖、报社的信息渠道等人员。
翌日,陈光良马不停歇的来到《东方日报》。
“陈经理,美国那边传回消息,华尔街股市10月24日大跌11.5%,引起市场的恐慌,被人称之为黑色星期四.”张静庐拿着一手的消息,向陈光良汇报道。
陈光良知道,历史大事件开始上演了,接下来有‘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二’,也就是下周的继续恐慌。
“好,等会我写篇文章,你替我发表在商业版块上。”
“行,等会我来找您。”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不用,我拿给你们编辑部。对了,我想出版一本《商业周刊》,你觉得怎么样?”
张静庐少做思考道:“《周刊》怕是困难,倒是半月刊不是问题。”
陈光良一听,倒也没有一意孤行,而是说道:“那就先半月刊,做起来再考虑周刊。我是这样想的,这个半月刊不仅刊登相应的商业信息,例如证券、标金、棉纱、面粉、地产、实业等;另外,我们还关注吃喝住行,例如某家饭店的口味和服务、某家服装品牌的时尚、电影咨询、名人八卦.总之,尽可能的丰富中产阶级和富裕阶级的思想娱乐。
张静庐当即说道:“这个想法很好,那这个杂志倒是可以出周刊了,毕竟吃喝玩乐的内容比较丰富,如果占一半内容,那就比较理想。”
“那几准备筹备吧,晚点我会具体培训编辑队伍的。特别是招募编辑的时候,要找那种富有思想的人。”
“嗯,我明白了!”
其实,陈光良办杂志,不过是为以后自己的商业作为助力而已,其它不过是顺手的事情。
当然他的理念和见识,完全不需要考虑会失败,因为就是吊打这个时代的同业,《东方日报》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张静庐离开后,陈光良开始撰写文章《论美国股市与经济的转折点》。
文章以10月24日美国发生股市‘黑色星期四’为导火索,指出近些年美国股市的畸形发展——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随后陈光良在文章指出,美国股市‘黑色星期四’,将在下周时间继续产生恐慌,进而演变成股灾。那么对于美国的经济,影响也将是深远的,可能导致美国结束长达十几年的经济大发展,而陷入一个萧条时期。
写好之后,陈光良检查一番,确定文笔和分析都是极好的,这几年的学习进步是很大的,他才满意的露出笑容。
不是他想出这个风头,而是他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就不能低调。这一波‘世界经济萧条’期,陈光良将化身‘经济学者’来在自己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
他要成为一个专家!
有了这个头衔后,他不仅可以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大增,后续还能操纵一下沪市的标金市场、证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