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什么东西都来上赶 (第2/3页)
审核前来投标的各家建筑公司。
经过两天的审核,最终他们也将选出最合适的建筑企业。
“是不是‘江裕记营造厂’得分更高?”陈光良合上投标书后,询问道。
庄俊也前来帮忙审核,他是顶级华人建筑设计师,自然有他的专业性,只见他说道:“江裕记营造厂的报价是中等偏下,不过在内部管理上推行工时、用料、质量一体的任务单制度,以及工期等上面,都得分甲等。另外,江长庚承诺他将亲自管理这个项目,以表重视,也是加分不少。”
陆元台附和的说道:“江长庚是江裕生第三子,代理SH市营造业行业公会主席,善于将中西建筑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确实是理想的合作人。再加上他如此重视这个项目,得分最高!”
‘江裕记营造厂’的创始人是江裕生,上海南汇周浦人,世代从事建筑业。清同治四年(1865年)江裕生刚满10岁只身到上海学泥水匠,三年满师。同治十三年(1874年)19岁时创办江裕记营造厂,承接了一批早期西洋建筑。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江裕生和杨斯盛一起为提升营造业地位,筹办水木业公所,江被推举首任董事长。江裕生与外国建筑师事务所联系密切,承建了外商设计的公济医院,德国总会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裕生的两个儿子江长霖、江长庚先后加入营造业,江裕记业务发展很快,先后承建了华安大厦,八仙桥青年会等近代知名建筑。
陈光良本人也是希望知名建筑公司能来参加这次招标,前提是诚意如何!
“行,通知江裕记营造厂中标,另外想各家投标的建筑公司表示感谢,并退还投标保证金。”
要投标保证金,自然是让一些‘浑水摸鱼’的建筑公司望而退步,避免太多公司来入标。
陆元台随即回道:“好的,我马上安排,并尽快安排签约!”
随后,陈光良和庄俊聊了起来,最近两人经常讨论,毕竟除了‘新城花园’,还有‘香格里拉酒店’。
至于庄俊介绍的酒店设计师,陈光良也是将其作为主要设计师,但庄俊依旧参与帮忙。
迎春坊13号。
唐嘉鹏向顾竹轩汇报道:“老板,现在长江车行降租在车行圈闹得纷纷扬扬,毕竟大家都在涨租,只有他在降租,怕是已经引起不少人的不爽。”
如今的唐嘉鹏,作为顾竹轩手下第一号手下,掌管着庞大的顾氏车行。
而顾氏车行经过最近两年的发展,大照会车牌从1100张增加到1600张,占整个租界的六分之一,可谓高度垄断。而增加的500张大照会成本,高达30万大洋以上。
顾竹轩之所以有这个勇气,很大一部分来自陈光良当初建议他购入的闸北地皮。当初1500以下买进的,如今已经增长至5000出头,升值200%。还有天蟾舞台的地皮(福州路),如今也是暴涨,而且‘天蟾舞厅’即将重新开业。
相当于顾竹轩当初投资三十万买地皮,如今这些价值就已经90万左右,他的身家可谓暴涨。
而唐嘉鹏之所以不爽陈光良,一切皆是因为——到现在顾竹轩还念念不忘,当初陈光良给他做‘手下’的那段日子,所以背后夸奖居多,这就导致唐嘉鹏心理嫉妒。
其实两人也不想想,陈光良现在社会的身份地位,是在顾竹轩之上,他们也配!
顾竹轩和管家抽着大烟,眼神眯成一条线,懒洋洋的说道:“直接说你的意思,哪里来的废话!”
他从心底里,还是有些看不上唐嘉鹏,或者说是有意打压唐嘉鹏。
这就是顾竹轩的本性,他不喜欢太厉害的属下,因为他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大亨’。
唐嘉鹏还没有看出这些,很果断的说道:“事到如今,是陈光良惹了众怒,我们不然联合其它车行,排挤他们长江车行,就好像当初陈光良在我们背后捅刀子一样。”
“哈哈”顾竹轩笑道:“你这话早点说出来,我还当你有点脑子。但现在,人家陈光良已经早就不是吴下阿蒙,事业已经拓展到地产和报纸、实业上,车行不过是他微不足道的生意而已。”
他的笑声之中,多少有点嫉妒陈光良的意味。
唐嘉鹏一噎,总感觉老板有些‘抽大了’,但他还是继续说道:“老板,你是不是头晕了?这陈光良事业做的再大,这车行总归是他的根基之一,他的安保队、他的眼线,不都是出自车行么?”
“唐嘉鹏,你在和谁说话?”顾竹轩眼神突然凌厉的看着属下。
他最是‘嫉妒’属下有压过他的地方,当初陈光良如此,现在的唐嘉鹏也是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