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航运 (第1/3页)
长江地产的办公室里,陈光良看着关于霞飞路的项目资料,陷入一阵思考中。
他在霞飞路当初一共购入20亩地皮,花了差不多是14万大洋左右,相当于均价才7000元每亩;仅仅过去两年时间多,这些地皮的价格已经在3.5万每亩左右,升值400%。
当然,陈光良并没有选择卖地皮,而是投资50万大洋,修建了总计50幢高档洋房。
为什么说是‘高档洋房’呢?
首先,肯定是地皮昂贵,霞飞路完全满足这一条。
其次,建筑费也远比愚园路的洋房昂贵一倍左右。
最后,这五十幢洋房占地面积也稍大,而且可以作为独立洋房。
根据长江地产最新的定价,这批洋房的总价值为155万大洋,而且一旦推出,市场一定是供不应求。
此时,陈光良的想法已经动摇,在思考将这批洋房作为固定资产来收租,而非选择出售掉。
他的想法有四点:
第一,目前他的现金流充足,缺少投资的渠道。
第二,以前他认为上海住宅会供大于求,而现在他则认为——华界的住宅可能供大于求,但租界绝对不会,因为租界不能扩张,且深受全国有钱人的热衷,很多就是军阀、官僚倒台后,纷纷来沪市做养老,他们一定是选择租界,而非华界。
第三,租金收益稳定且能回本。他算过一笔账,这些房子从1931年下半年便可以开始收租,倘若他在1937年上半年出售(最迟也可以1941年售),基本已经算是回本,而且价格还能翻不少,这个回报率已经是很高。
第四,手上全是现金流,总让人不是很踏实。
想到这些,陈光良已经决定——取消这批房子的销售。
想想沪市地产这三年的变化,陈光良的作用还是非常巨大的,工地增加了很多,住宅也开始陆续增加很多,大大的缓解了住房压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顶手费和租金在这三年,涨幅并不明显。
历史上,鲁迅在这一年曾记录下——一间普通的洋房,顶手费已经涨至800,租金已经涨至80每月,阁子间租金20每月。
而目前,沪市的顶手费在500~600,愚园路的一层楼的租金在40~50(租金几乎没有上涨)。
租界尚且如此,华界的情况只会更好!
不一会,陈光良来到会议室,一众管理层已经坐下。
“我决定,霞飞路的项目取消出售,后续将以出租为目的。”
众人纷纷附和起来。
郭德明:“出租很好,毕竟我们前面已经出售了那么多,积攒了较为雄厚的资金。”
陆元台:“是喔,霞飞路那里的洋房,幢幢都是精品,根本不愁租,而且租金很有优势。”
严宽:“出售、出租相结合,老板这一波布局非常的完美。这样一来,长江地产后续既有经营商业地产(香格里拉饭店),又有出租物业、物业管理。”
不知不觉中,长江地产已经成为一个‘人才基地’,当初招募的本来基本都是专科学院(大专)和大学水平的职员,如今都已经培养的成熟起来。
“好,先这样。眼下我们的任务,还是要继续完成手中的项目为主;不过,若是租界有合适的地皮,可以考虑吃进,但得有不错的开发价值。”
“是”
大家积极性很高!
这一刻,陈光良也释怀起来,以前认为将地产卖得干干净净就很安全,殊不知最近拿着大把现金,才让他不安全起来。
如今他这样一安排,手中的物业资产就丰厚起来:
第一,香格里拉饭店。包括翻修原来的四层建筑物(大华饭店),又投资75万大洋重建一幢八层建筑物,这里的总价值至少也是150万。当然,长江地产只占股55%业权。
第二,霞飞路的物业,价值150万以上。
第三,零散物业。包括愚园路、新城花园等,都有些零散的物业,价值在四十万左右;威海路的陈氏府邸,价值三十万。
合计下来,陈光良也有将近三百万的物业资产。
除了这些物业资产是大头外,长江出租车的420辆汽车业也是重资产,就算后续卖出150辆,也是有270辆汽车,价值会在270万大洋左右。
但实际上,这两笔重资产,仅占他的资产一半都还不到,也就约四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