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进军制糖业 (第3/3页)
另外一方面,陈光良觉得此次出行是乘坐轮船,对他来说基本没有风险,以他的身体素质和游泳技术,就是在大海落水也能活下来。至于暗杀的可能性,那就可能更低了。
所以,他也不需要留什么‘遗嘱’。
毕竟真要出事了,他似乎也没有什么非常关心的人,财富归谁都无所谓。
理论上讲,他的母亲和弟弟也保不住多少财富,还不如捐给政府呢!
连盛怀宣的后人,都被南鲸政府夺走了不少财富,更不要说陈光良连个后人都没有的情况了。
不过在去粤省之前,陈光良总算做出一个决定。
这一天,陈光良约了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教授、细菌学系主任汤飞凡,在他的办公室里见面。
汤飞凡脸上有些意外的说道:“陈先生,你真年轻!”
陈光良幽默的回道:“这是我的劣势,总是因为太年轻,而非常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
汤飞凡一愣,随即说道:“虽然我不是商界的人,但陈先生的文章我经常读到,而且陈先生在上海滩,相信没有人不会信吧!”
陈光良随即拿出一本英国杂志,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和汤教授就商讨一下今天的来意吧。麻烦汤教授先看看这篇论文!”
汤飞凡将接过杂志,认真的阅读起来。
“这是英国弗莱明的一篇论文,是说他在用显微镜观察一只培养皿时发现,一种青色的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这篇论文,似乎没有说明什么?”
很正常,这篇发表1929年的论文,却是没有在科学家引起重视。
陈光良坦白的说道:“我怀疑这种青色的霉菌,提纯后,可以杀死病菌。这个世界因为细菌感染而死的人,每年怕是有上千万吧,可能是一个感冒,可能是一次伤口,更多的是因为感染而死亡。倘若这种青色的霉菌能够培养、提纯,那将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发明。”
此时,他也顾不上暴露什么了,因为汤飞凡就是华夏的细菌学大咖,也是后世华夏的青霉素发明人。
汤飞凡听得如同五雷轰顶,不可置信的说道:“莫非陈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才做此如此肯定的判断?”
陈光良坦然笑道:“我是一名幻想家,偶然发现这篇论文,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如果汤教授愿意,我可以资助你成立一个实验项目,针对这个青霉菌的研发。”
汤飞凡冷静下来,说道:“这个青霉菌如何获得,这根本就是一个无头绪的事情。”
陈光良说道:“只要有我的资金资助,汤教授可以去英国找这个弗莱明请教。亦或者,这个青霉菌是不是从全球的土壤中获得,或者发霉的水果。总之,汤教授如果愿意成立这个研究项目,多少资金我都可以提供,前提就一个——秘密进行,不要流入日本人的手里。”
汤飞凡看着杂志上的论文,有些犹豫。
毕竟如果对这件事进行研究,势必要影响他现在的研究课题——支原体。
眼见如此,陈光良说道:“汤教授,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能大过因为感染病毒而死亡的几千万人,这有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支抗生素,你要真研发出来,诺贝尔奖就是你的。”
要不是他最近一年有认真研究各大高校的人才,还真就错过了汤飞凡这个病菌学大拿。
“陈先生真愿意资助?”
“我都这样的诚意,又怎么会在意钱财。”
这玩意,真研究出成果,华夏也不能量产,最后还是便宜美国人。当然,可以谈条件,让美国人支援华夏抗日,提供物资和青霉素就行。
说白了,陈光良现在也是为国家考虑。
“行,我答应陈先生,对这方面进行研究。”
陈光良高兴的点点头,说道:“好,后期汤教授需要什么人加入这个研究,不妨挖人,资金不是问题。”
汤非凡好奇的问道:“陈先生想得到什么?”
陈光良笑道:“什么都不要,真要有成果的哪一天,就给国家拿去做筹码。”
汤飞凡诚恳的说道:“陈先生爱国之心,汤某佩服!”
陈光良摆摆手,先丢下十万大洋,然后便起身告辞。
十万大洋,先购入设备,和去英国获取菌种和成果。
陈光良也知道,研发有成果是一回事,能批量生产又是一回事,所以最后能让中国人留个名,也是非常不错的。
批量生产太困难了,毕竟前世朝战时,国内都不能批量生产,主要是提纯、大规模培养、保留等工艺太难。
本质上讲,研究出成果不难,前世两名科学家正式研究就用了两三年时间,主要是有十年时间给埋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