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一点一挑,拨开大不同 (第1/3页)
八十年代出国的建筑专业高材生真的不少,但能回来的真不多。
倒不是刘晓勇他们仨有多么超绝的建筑天赋。
而是让卫东无意中开创了条民营建筑单位出国委培的路子。
刘晓勇他们出去培训半年,学到多少东西都还在其次,算是彻底打通了这条路。
走的时候让卫东就强调过别自私逃离,断了其他人培训的路,未来会源源不断的派人出去学习。
这可能是城建公司、基建团乃至整个东升贸易的自我留学模式。
所以他们仨在那所北美并不算多拔尖的州立大学建筑专业学习的时候,就尽量为后来者做各种准备。
八十年代很流行写日记,他们仨密密麻麻的写了几大本,画校园地形图,哪里买菜哪里买书,城市地形图没画是因为从来都舍不得浪费时间去逛玩。
知道这半年时间就是把自己丢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能不能练就金睛火眼蜕变成才,都靠自己努力。
也就晚上睡觉时会简短的卧谈几句,开个战斗小组会。
现在不光总结出大堆的学习生活经验,也反复探讨论证过这种培训漏洞。
其实很简单就能堵上,由苹果公司在培训中加入委培违约金。
因为在花旗想从事跟建筑行业有关的工作,都得考证,尤其是建筑设计师、土建工程师这些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
让卫东心说二三十年后的内地还不是这样,也就这会儿百舸争流什么都在重新树立标准,整理规则。
但花旗已经很严谨了,只要有这种违约记录基本上就没法通过各种注册考试。
要黑下来打工是没问题,但还想从事较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建筑行业工作,基本就无望了。
尤其是像苹果公司这类著名的上市公司,跟他们违约就几乎等于和整个行业绝缘。
让卫东认同这个思路,叫他们注意选拔人手,试着培养更多帮手。
自己和老耿也会在工作中多挑选人手。
注定已经是这个体系里传帮带的仨,也不用担心防备别人超越自己。
后面再强也最多只是专家,不是交心交底的带兵人。
先在二三楼的城建公司挤张桌子,等对面爱克斯大楼完工以后,建筑设计机构肯定要独立一层楼的。
朝着国内基建队伍广纳良才,也对各大建筑专业高校提供这种出国培训的路子。
等池世明下楼来碰头,提出朝着HK也能这样操作,由德叔等各家豪门提供担保到HK建筑专科学校、大学建筑系去培训学习。
实在是各处工地确实需要有大量见过世面,懂规范操作的青年干将。
光凭这都能在国内房地产风起云涌的起跑线领先好多了。
刚分配完,港机那帮人就找过来,领头的带着沪海人特有的精明沉稳,又有北方人的宽皮大脸,重重的伸手握住:“钟震华,叫我老钟好了,感谢鹏圳码头的救命合同,感谢国集集团的全力支持!”
对这种未来的国之栋梁,让卫东视为大腿盟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